伦敦会 编辑
伦敦会全名伦敦传道会 ,属于基督教新教宗派公理宗。建立于1795年,1977年与传道会及英国长老会差传委员会合并为世界传道会。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5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是由在中国传教的基督教教派英国长老会、伦敦会、公理会于1927年联合而成。这是1920年代,外国传教组织为了应付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运动,进行基督教组织本土化的尝试之一。
墨海书馆是英国伦敦会传教士 麦都思、美魏茶、慕维廉、艾约瑟等在上海创建的书馆。
慕维廉,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传教士。1847年8月26日抵达上海。上海墨海书馆创办人之一以及天安堂主教。著有《地理全志》,翻译了托马斯·米尔纳的《大英国志》。在向中国介绍现代历史学、地理学、地质学方面,富有贡献。也是1848年青浦教案的当事人之一。
美魏茶伦敦会来华传教士。他是传教士米怜的儿子。
艾约瑟,表字迪瑾,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和著名汉学家。
格非堂伦敦会华中区的中心教堂,其前身花楼总堂位于汉口英租界与华界交汇处的江汉路,1880年建,中西合璧式样。1927年,中国各地的伦敦会都加入中华基督教会。1931年,花楼会堂搬迁到汉口模范区的云樵路,为纪念华中地区最早的基督教传教士杨格非而命名为格非堂。清水红砖外墙,开尖券窗,建筑面积1191平方米,可容1000人,是武汉最大的教堂。总造价10万多元。江汉路原址则卖给了四明银行,建造了7层的银行大楼。1951年12月23日,格非堂改名为荣光堂。1966年文革时期被关闭。1980年11月30日恢复礼拜。现经常来堂礼拜的信徒人数约千人左右。
约翰·施敦力十九世纪英国伦敦会派遣来华的新教传教士。1810年3月7日施敦力诞生于爱丁堡。他是亚历山大·施敦力的胞弟。1837年被伦敦会派遣随同兄长为华侨传教。1838年3月5日抵达驻地新加坡。他在新加坡和胞兄一同创办一所为面对欧洲侨民子女的星期日学校,和一所马女子学校。1839年担任新加坡学院华侨班的班主任,并开始用福建方言布道。1843年离开新加坡,8月抵达香港,出席伦敦会传教士大会,并出席在香港召开的圣经翻译代表会议。1844年7月携带家眷抵达厦门。由于妻子生病,施敦力不得不举家离开厦门,取道香港返回英国,有理雅各随行。1846年3月7日妻子不幸在海上病故。
青浦教案,1848年3月8日,英国基督教新教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雒魏林、慕维廉等人,违反规定,前往青浦县传教,引起纠纷。作为补偿,11月27日,麟桂与英国领事阿礼国签订协定,将上海英租界的西部边界从界路扩展到泥城浜。这是上海英租界第一次扩充,面积扩展到28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