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 编辑
基督新教,简称新教,源于16世纪神学家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乌利希·慈运理等人所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基督教西方教会天主教会以外基督教派系的统称,与天主教东正教并列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新教的核心教义为“因信称义”,强调基督已经作出耶稣被钉十字架为世人赎罪,人是单单借着信心而不是靠善行获得上帝的得救。新教以《圣经》为信仰之唯一权威,并且否定天主教教皇制,更相信所有信徒都普遍的祭司职分。教内不同宗派在圣餐等神学问题上持不同看法,但普遍遵循“五个唯独”原则。
2
相关
北德国是指德国的北部地区。北德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可以按照语言、地理或宗教等标准划分。若按照语言来划分的话,北德国大致相当于低地德语的使用区。在地形上,北德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北德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在宗教上,北德国是一个新教徒比较多的地区,其中又以路德宗的信徒最多。北德国的主要大城市包括柏林、汉堡、不莱梅等。
比通又译庇东、毕栋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上的一个城市,隶属于北苏拉威西省,位于米纳哈萨半岛东北海岸,面朝伦贝海峡及伦贝岛。2010年普查数据显示,比通市共有187,932人,从人口上看是北苏拉威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和整个苏拉威西岛第六大城市。比通港的海运使得城市得以快速发展,比通亦是一座工业城市,以水产业、农产品加工、药品制造、进出口和物流等行业为主。比通的许多居民来自桑义赫群岛,因此比通与桑义赫地区的文化较为类似。宗教上,比通市内大部分居民信仰新教,新教徒占总人口的62.95%,其次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占32.32%。
社会福音是一场流行于二十世纪初美国与加拿大的基督教新教运动。社会福音运动主张人因生活在罪恶的社会而道德败坏,要使人得救首先需要对社会进行改造。因此,社会福音运动的目标便是将基督教中的伦理用于解决收入不平等、贫穷、酗酒、种族冲突、童工、学校教育不足、工会体系存在缺陷等实际社会问题。从基督教神学角度来说,社会福音运动是对《圣经》中<玛窦福音>6:10节“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承行于地,如在天上一样!”的实践。社会福音运动的参与者一般持千禧年后论主张,认为只有当人类自身消除社会中存在的邪恶方可迎来耶稣再临。总体而言,神职人员比平信徒对社会福音运动抱持更高热情。美国的社会福音运动的大部分参与者都与进步主义有很强联系,大部分持自由主义神学观点,但也有少部分参与者仍对社会议题持保守态度。美国的社会福音运动领袖主要有理查德·伊利、约西亚·斯特朗、华盛顿·格拉登,以及华特·饶申布士。
门诺派教徒,是属于以弗里斯兰省的门诺·西蒙斯命名的重浸派教会社群的基督教团体成员,。西蒙斯透过其著作阐明并正式化早期瑞士籍创始者所提出的教义;门诺教派的早期教义建立在对耶稣的使命和事工的信仰之上。尽管当时在许多天主教会与新教为主流的地区受迫害,最初的再洗礼派追随者仍坚决拥抱其信仰信念。发表于1632年的多德雷赫特信经中编纂了一套早期的门诺教派纲领,各个团体并不坚持共同的信仰或信条。
弥撒曲,原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圣公会的弥撒仪式所用声乐套曲,歌词使用拉丁文,分普通弥撒和特别弥撒两大类,用于葬礼、婚礼、就职、登基等不同的仪式。宗教改革之后,新教作曲家也创作弥撒曲,但是内容和形式与天主教弥撒曲有所不同。
教堂是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特指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天主教的教堂又可称为“天主堂”;伊斯兰教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称为清真寺或回教堂,犹太教从事宗教仪式和其它活动的场所中文亦称犹太教堂或犹太会堂。
英格兰君主列表和爱尔兰君主列表詹姆斯二世,即苏格兰君主列表詹姆斯七世,,1685年—1688年在位为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爱尔兰国王,也是最后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国君主。其厉行的君主专制、尊崇天主教和打压新教的宗教政策都遭到英国臣民强烈反对,最终在1688年光荣革命中被剥夺英国王位。其信奉天主教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在他被迫退位后也没有获得英国王位,英国王位落到了其信奉基督新教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兼外甥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手中。以其信奉天主教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为合法英国国王的人则被称为詹姆斯党。
正统教会,又称正教是东正教会与东方正统教会的统称,东方基督教的正教,与西方基督教的公教、新教,是基督教的三大基督教派系。
英华书院,是香港一所直资新教男子中学,为香港补助学校议会22所成员学校之一,也是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之学校,为香港传统名校之一。英华书院与汉学、华语翻译、新教在华传教、香港开埠及教育、华文报刊出版及印刷方面的历史息息相关。英华书院有关其马六甲时期及香港开埠初期的历史文献多以非华语写成,因此书院在一些史料上亦有英华学院、英华学校等华文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