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 编辑
伦理学又称道德哲学,是一门哲学学科,主要探讨道德价值;在此,“道德”被定义为一群人或一种文化所认可的所有行为准则。伦理学试图从理论层面建构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体系,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评判。
3
相关
基督教无神论是文化基督徒的一种形式及伦理学系统。它从新约圣经福音书及其他来源记载的耶稣的生平及教导中汲取信念和做法,但是抛弃基督教中有关超自然现象的主张。
朱迪斯·巴特勒,美国后结构主义学者,其研究领域有女性主义现象学、酷儿理论、政治哲学以及伦理学。1993年开始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学与比较文学系,并且1998年开始担任比较文学和批判理论学程的Maxine Elliot教授。他也是欧洲高等学院的汉娜鄂兰教席。
李军会,男,河南太康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北京大学伦理学专业哲学硕士,讲师。现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书记。
在哲学领域,道德责任是指根据个人的道德义务而从作为/不作为的行动中获得赞颂、责备、犒赏系统或惩罚的状态。对“道德义务”的定义是伦理学的首要关注。哲学家将负有道德责任的个体称为道德主体。道德主体有能力反思自身境况,形成意愿,并将之付诸行动。在关于道德责任的辩论中,个人的自由意志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不相容论认为决定论的宇宙没有自由意志的存在空间,而相容论则认为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可以共存。道德责任并不等于法律责任,尽管在很多时候,一个违反法律责任的人也同时违背了道德责任。
生物中心主义是一种伦理学上的观点,认为应该以所有生物的内在价值平等,作为出发点,来思考地球上的事物。环境保育人士用它来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倡支持保存生物多样性、推动动物权利以及环境保护。
利润最大化是在早期西方资本主义,纯经济学的角度,企业的行为目标。近期的经济学也加入伦理学的角度。相信以长线而言,只有具商业信誉、社会责任的企业,其利润才会有最大化。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即边际利润为零时,利润达到极大化。
,是宗教、哲学、伦理学等范畴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例如“善,德之建也。”,“善”与“恶”相反。善的含义接近于道德、价值观,与助人为乐的“慈善”还有所不同。
环境科学为跨学科领域专业,既包含像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地理,资源技术、工程的科学,也含有像资源管理和保护,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和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包含了影响人类和其他有机体的周边环境的学科。自然与人类资源是相互依赖的,其中一方所作出的任何动作,正确或错误,都会对另外一方产生影响。此学科年代较短,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成为正式学科。1960年,Rachael Carson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态学著作《寂静的春天》出版,使环境类主题成为热点,就像196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巴巴拉海滩的井喷溢油事故,以及同年发生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凯霍加河着火事件,都使公众对环境运动的关心度上升,从而开创了环境研究这一新学科领域。环境科学直到1960年和1970年间,才广泛地活跃于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原因有:
开明的自利是一种伦理学哲学观点。它认为,一个人如果为促进他人的利益而采取行动,那么他最终也会满足自己的自利。
弗里德里希·莱布尼茨是一名路德宗律师、公证员、登记员和莱比锡大学伦理学教授。他是知名博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