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森房吉,日本地震学先驱,被誉为“日本地震学之父”。第二任东京帝国大学地震学讲座和文部省震灾预防调查会委员。大森房吉因为对余震的发生率观测而闻名,也就是今日的地震序列。
唐山大地震,指1976年7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市和丰南县和在16小时内两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主震于当地时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座标39.570°N 117.978°E,矩震级7.5级,震源距地面23公里;主震16小时内,在天津北郊宁河区与唐山丰南县交界处,先有4次矩震级5.0-5.4级的余震;再迎来矩震级7.4级强烈余震,于当天黄昏18时45分35秒,座标39.664°N 118.401°E,震源距地面26公里。
新潟县中越地震是发生于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方的地震,强度为日本气象厅地震规模6.8,其后有多次6级以上余震。
东日本大震灾是指日本于2011年3月11日周五发生在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包括伴随而来的巨大海啸以及余震所引发的大规模灾害。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方、关东地方、北海道等东日本,离震央最近的岩手县、宫城县、宫城县都道府县的海岸线地区都遭到了巨大海啸袭击,其中有些距离海岸数公里的地区也被淹没。许多沿海城市与设施都被摧毁,光是宫城县的罹难以及失踪人数就接近11,000人,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不仅如此,巨大海啸还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发生。本次震灾属日本自明治时代至当时破坏规模前三大者之一,另二分别为关东大地震和明治三陆地震。
2015年5月尼泊尔地震,是指于尼泊尔标准时间2015年5月12日下午12时35分所发生的芮氏规模7.3地震,震央位于加德满都东南方的科达里附近,深度为18.5公里。由于震央与2015年尼泊尔地震相近,只是略再往东,所以被美国地质调查局认为是4月25日地震后超过100次的余震之一,但是规模较大。此次地震连印度北部的比哈尔邦、北方邦、西孟加拉邦与其他地区都有震感。
地震是地球表层或表层下的振动所造成的地面震动,可由自然现象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及陨石撞击引起,亦可由人为活动如地下核试验造成,不过历史上主要的地震列表都由地壳的突然运动所造成。地震的影响力涵盖岩石圈及水圈──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连带引发地表断裂、大地震动、土壤液化、山崩、余震、海啸、甚至是火山活动,并影响人类的生存及活动。
地震是地球表层或表层下的振动所造成的地面震动,可由自然现象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及陨石撞击引起,亦可由人为活动如地下核试验造成,不过历史上主要的地震列表都由地壳的突然运动所造成。地震的影响力涵盖岩石圈及水圈──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连带引发地表断裂、大地震动、土壤液化、山崩、余震、海啸、甚至是火山活动,并影响人类的生存及活动。
1868年阿里卡大地震是指1868年8月13日于当地时间在下午4点45分,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阿里卡附近的强烈地震,震央座标为18°30′S 71°0′W,估计矩震级为9.1矩震级,这场地震原因是由纳斯卡板块沉入到南美洲板块所导致了引发强烈地震。随后在北美洲的美国夏威夷、亚洲的日本和大洋洲的新西兰也有地震引发了太平洋海啸的记录,在地震之后52分钟,第一波浪高高度为12米的巨大海啸就已经抵达了阿里卡,接着大约在73分钟之后,又出现了浪高高度为16米的巨大海啸,巨大海啸在美国夏威夷和新西兰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年8月25日发生了约400次的余震。这场地震的规模被今村文彦教授等人推定为海啸震级为9.0。
2011年茨城地震是指2011年3月11日15时15分 发生于日本的一场地震。该次地震震中位于茨城县近海,震级为Mj 7.6级, Mw 7.7 级,震源深度约43千米,最大震度6强 。此次地震为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最大余震。
唐山大地震,指1976年7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市和丰南县和在16小时内两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主震于当地时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座标39.570°N 117.978°E,矩震级7.5级,震源距地面23公里;主震16小时内,在天津北郊宁河区与唐山丰南县交界处,先有4次矩震级5.0-5.4级的余震;再迎来矩震级7.4级强烈余震,于当天黄昏18时45分35秒,座标39.664°N 118.401°E,震源距地面2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