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最初是傩中的仪式舞蹈,后来发展为娱神兼娱人的民间舞蹈。傩起源于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活动,一般认为形成于夏商时代。也有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甚至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发现关于傩祭的记载,表明傩在当时已经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了。傩发展到汉代内容更加丰富,主要包括傩祭、傩舞、傩戏、傩仪、傩艺、傩鼓、傩杂技、傩面具等,虽然表现形式多样,但主要功能和宗旨都是驱鬼除役、禳灾纳吉、保佑平安、祈祷福瑞。傩舞在中国广泛流行于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安徽、山东等地,在傩舞的基础上,后又发展出了傩戏。
7
傩戏是由傩舞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演员多佩戴代表神灵的面具,部分地区则涂面化妆。表演动作较为原始,音乐多用锣鼓伴奏、人声帮和。演出时间多在特定节日,平时一般不表演。主要流传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中国西南地区,包括汉族、侗族、苗族、壮族、瑶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藏族、门巴族、蒙古族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