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又称傩祭、傩仪,是东亚传统的一种祭祀活动。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产生于傩歌、傩舞,统称傩文化。
7
傩舞最初是傩中的仪式舞蹈,后来发展为娱神兼娱人的民间舞蹈。傩起源于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活动,一般认为形成于夏商时代。也有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甚至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发现关于傩祭的记载,表明傩在当时已经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了。傩发展到汉代内容更加丰富,主要包括傩祭、傩舞、傩戏、傩仪、傩艺、傩鼓、傩杂技、傩面具等,虽然表现形式多样,但主要功能和宗旨都是驱鬼除役、禳灾纳吉、保佑平安、祈祷福瑞。傩舞在中国广泛流行于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安徽、山东等地,在傩舞的基础上,后又发展出了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