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旧名大湾,台北市地名。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日治时期初期称为大安庄,北接上埤头庄、中仑,西面三板桥庄、古亭村庄、林口,南邻顶内埔庄、下内埔庄,东为兴雅庄、三张犁庄、六张犁。1920年台北市成立时,街庄社乡改制为不设町的郊区“大字”,分为十二甲、龙安坡、坡心三个小字,与中仑、六张犁同为当时台北市之东界。1922年台北市西侧大字撤除重划为町,大安西侧变为幸町、东门町、福住町、锦町、古亭町、水道町。
大安,旧名大湾,台北市地名。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日治时期初期称为大安庄,北接上埤头庄、中仑,西面三板桥庄、古亭村庄、林口,南邻顶内埔庄、下内埔庄,东为兴雅庄、三张犁庄、六张犁。1920年台北市成立时,街庄社乡改制为不设町的郊区“大字”,分为十二甲、龙安坡、坡心三个小字,与中仑、六张犁同为当时台北市之东界。1922年台北市西侧大字撤除重划为町,大安西侧变为幸町、东门町、福住町、锦町、古亭町、水道町。
高玉树,台湾台北市兴雅庄车层人,政治人物,早稻田大学机械学士,在台湾戒严时期曾以党外身份两度当选民选台北市市长,任期总计六年余,而于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又出任第一任官派台北市市长,任期近五年,对台北市市政贡献极多。台北市长卸任后历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部长、政务委员、总统府资政。
大安,旧名大湾,台北市地名。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日治时期初期称为大安庄,北接上埤头庄、中仑,西面三板桥庄、古亭村庄、林口,南邻顶内埔庄、下内埔庄,东为兴雅庄、三张犁庄、六张犁。1920年台北市成立时,街庄社乡改制为不设町的郊区“大字”,分为十二甲、龙安坡、坡心三个小字,与中仑、六张犁同为当时台北市之东界。1922年台北市西侧大字撤除重划为町,大安西侧变为幸町、东门町、福住町、锦町、古亭町、水道町。
大安,旧名大湾,台北市地名。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日治时期初期称为大安庄,北接上埤头庄、中仑,西面三板桥庄、古亭村庄、林口,南邻顶内埔庄、下内埔庄,东为兴雅庄、三张犁庄、六张犁。1920年台北市成立时,街庄社乡改制为不设町的郊区“大字”,分为十二甲、龙安坡、坡心三个小字,与中仑、六张犁同为当时台北市之东界。1922年台北市西侧大字撤除重划为町,大安西侧变为幸町、东门町、福住町、锦町、古亭町、水道町。
大安,旧名大湾,台北市地名。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日治时期初期称为大安庄,北接上埤头庄、中仑,西面三板桥庄、古亭村庄、林口,南邻顶内埔庄、下内埔庄,东为兴雅庄、三张犁庄、六张犁。1920年台北市成立时,街庄社乡改制为不设町的郊区“大字”,分为十二甲、龙安坡、坡心三个小字,与中仑、六张犁同为当时台北市之东界。1922年台北市西侧大字撤除重划为町,大安西侧变为幸町、东门町、福住町、锦町、古亭町、水道町。
大安,旧名大湾,台北市地名。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日治时期初期称为大安庄,北接上埤头庄、中仑,西面三板桥庄、古亭村庄、林口,南邻顶内埔庄、下内埔庄,东为兴雅庄、三张犁庄、六张犁。1920年台北市成立时,街庄社乡改制为不设町的郊区“大字”,分为十二甲、龙安坡、坡心三个小字,与中仑、六张犁同为当时台北市之东界。1922年台北市西侧大字撤除重划为町,大安西侧变为幸町、东门町、福住町、锦町、古亭町、水道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