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次分区列表 编辑
次分区为台北市政府自2000年开始施行的辅助行政划分,设置于市辖区之下。每一市辖区依据实际发展情形配合当地各里特色,划定4到7个次分区,将具有邻近特性,且若干文化、历史特质的里集结起来,俾以有效利用里邻资源并凝聚居民的向心力,相互合作以发挥区里自治精神,共同推展市政建设。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芝山岩为台北市士林区大直的独立砂岩小山丘,位于台北盆地北侧边缘,为地势北陡南缓的单面山,标高约51.5米,面积约10公顷,当地人也称此山为“圆山仔”。大量福建漳州移民在18世纪移居该山丘附近的台北八芝兰,而芝山岩的名称原取自附近的芝兰街,而被称为“芝兰山”,后来因其山丘之风景很像漳州的芝山,故改称“芝山岩”。今日亦以芝山岩取代原有之地名石角来称呼邻近地区,并设有台北市次分区列表
湳雅,是台湾台北市士林区的一个地名,位于该区中部偏西,范围大致包括兰雅里不含东北角、兰兴里、忠诚里、德行里、德华里、圣山里西部、三玉里西南角、天禄里西部、天寿里南部。为今日台北市兰雅台北市次分区列表之主要部分,属广义的天母地区。
石牌,源自台语的石牌仔,为台北市北投区的一个地名。日治时期设有石牌庄、石牌大字。今设有台北市次分区列表
台北城内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的地域名称,意指昔日台北城之内部,位于该区西北部。其范围包括建国里的全部,以及光复里、黎明里两里不含忠孝西路以北部分,此三里现合称为“城内台北市次分区列表”。
台北城是台湾在台湾清治时期后期于台北大稻埕与艋舺两地之间所构筑、面积达1.4平方公里的城郭,因为是台北府所在,又称为台北府城,是清朝在台湾最晚兴建的城池。城墙周长1506丈,为当时福建省第十二大城,小于泉州、福州、台湾、建宁、邵武、漳州、延平等府城以及建阳、浦城、漳浦、将乐等县城。台湾建省后,台湾巡抚衙门、台湾布政使司衙门等两大行政机关皆设于此。有别于台北城外的已开发聚落,城墙内的街区被称为“台北城内”或“城中”,是台北三市街之一;此称呼也沿用至今,台北市的“台北市次分区列表”与昔日的城中区即以此取名。
湖田里,为台湾台北市北投区之一村里,属于北投之阳明山台北市次分区列表,也为台北市境内最北端之里。
指南里为台湾台北市文山区辖下一里,属二格山台北市次分区列表,名称取自境内名胜指南宫。里内有台北市著名茶乡猫空。
天母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境内的一个地区。北、东紧邻阳明山国家公园,西以磺溪与北投区的石牌为界,南接兰雅、芝山岩地区以外双溪与士林福德洋、林子口相隔。

旧称三角埔,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日治时期皆以三角埔为当地名称,天母原本仅为境内的小地名。台湾战后时期三角埔地区划为三玉里,现分为8里,合称台北市次分区列表,但邻近的兰雅、芝山岩地区亦常使用天母为地名,一般视为广义的天母地区。
天玉里,为台湾台北市士林区之一村里,属于天母台北市次分区列表
天玉里英文名于中华邮政“村里中英对照文字档”中为"Tianyu Vil.",于士林区公所为汉语拼音之“TianYu Li”,而威妥玛拼音为“T'ian Yu Li”。
石角,是台北市士林区的一个地名,位于该区中部,范围大致为名山里、岩山里、芝山里西南部、东山里西南端一小角。区内有芝山岩,战后以芝山取代石角作为里名,今日亦多以此称呼。为今日台北市芝山岩台北市次分区列表一部分,属广义的天母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