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史可以是下列意思:
8
桓云,表字云子,谯国龙亢人。东晋将领,宣城内史桓彝次子,权臣桓温的二弟,官至江州刺史。
苏峻之乱,又称苏峻、祖约之乱,是东晋年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咸和二年,由历阳内史苏峻发起,联结镇西将军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起兵进攻建康。于次年攻破建康执掌朝政,庾亮则与江州刺史温峤推举征西大将军陶侃为盟主,建立讨伐军反抗苏峻,同时三吴地区亦有义兵起兵。乱事于咸和四年随苏峻于前一年战死和余众陆续被消灭而结束。
桓冲,表字幼子,小字买德郎,谯国龙亢人。东晋宣城内史桓彝之子,大司马桓温弟,东晋著名将领、军事家。桓冲忠于晋室,虽桓氏与以谢安为首的陈郡谢氏有所冲突,但仍以国家为首,牺牲宗族利益,将原本桓温时取得的扬州刺史职位让了给谢安,反倒自愿出镇外地。后又与谢氏于东西两边协力防御前秦的进攻,助东晋于淝水之战中获胜,但于战后翌年病逝。桓冲在东晋官至车骑将军,故被称为桓车骑。后桓玄称帝,追赠太傅、宣城王。
夏侯兼传其父所学,官至左曹太中大夫。夏侯兼子夏侯尧,官至长信少府、司农、大鸿胪,夏侯兼之孙夏侯蕃为郡守、州牧、长乐少府。夏侯兼叔叔的儿子夏侯赏为梁内史,夏侯赏子夏侯定国为豫章郡太守。
何琦字万伦,是晋朝司空何充的堂哥,后将军何龛之孙,淮南国内史何阜之子。何琦十四时父亲去世,当时何琦居住在宣城郡阳谷县,后担任郡主簿,察孝廉后,担任郎中、宣城郡泾县县令。
王瞻是刘宋太保王弘的从孙,祖父王柳是刘宋光禄大夫、东亭侯,父亲王猷曾担任廷尉卿、侍中、光禄大夫。王瞻六岁时跟随老师学习,有歌舞伎经过课堂门前,王瞻的同学都出去观看,只有王瞻不去看,学习诵读和之前一样。王猷的堂兄弟尚书仆射王僧达听说之后感到奇怪,对王猷说:“我们的宗族不会衰落,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他十二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有孝道名声。服丧完毕,王瞻袭封父亲东亭侯的爵位。年轻的王瞻轻佻,爱好游乐,变成邻居忧患;长大后他却变得有节操,读书不少,还擅于围棋和骑射。王瞻自著作郎起家,累迁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和太子洗马,不久出任鄱阳内史,任期届满后授官太子中舍人。他亦获任命为南海王萧子罕王友,很快转为司徒、竟陵王萧子良的从事中郎,待遇很好。萧子罕出任护军将军,以王瞻为长史,又补任徐州别驾从事史,迁官骠骑将军王晏的长史。王晏被诛杀,王瞻就任晋陵太守。他为政廉洁,妻子儿女因此挨饿,当时大司马王敬则叛乱,叛军路经晋陵时,居民都依附王敬则。王敬则败亡后,官军讨取余众,王瞻向朝廷禀告:“愚蠢的人容易被说动,不需要追究。”齐明帝允许,万余人因此存活,之后他征拜给事黄门侍郎、抚军建安王萧子真长史和御史中丞。
鲜于琛,南朝时鄱阳起事领袖。他以道教组织民众,信徒遍布豫章、安成数郡。南梁大同元年率众万余人起事,年号上愿,被南梁鄱阳内史陆襄击斩。陆襄没有枉杀民众,民歌之曰:“鲜于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陆君。”
刘览的祖父是刘宋司空刘勔,父亲南齐太常刘悛,兄弟刘孺、刘遵。刘览十六岁就懂得《老子》、《易经》,曾任职中书郎,因为母亲逝世辞官,住在坟墓旁边。两年内不吃盐醋,冬天只穿着薄衣服;家人都怕他挨不下去,夜半偷偷放置炭火在他的床下,刘览觉得突然暖了而睡觉,醒来得知后哭泣到呕血。梁武帝听说他的孝行,就多次看望他。服丧完毕,刘览获任命为尚书左丞,他个性聪明,尚书令史七百名官员,他见过就能记住姓名;为官清廉,不曾徇私。姐夫御史中丞褚湮与从兄吏部郎刘孝绰在职期间贪污,刘览就上奏弹劾,令二人被免职。刘孝绰就埋怨他,对别人说:“犬只咬路人,刘览噬家人。”之后他外任始兴内史,治理当地清节,回朝后再次任职尚书左丞,在任内去世。
刘遐,字正长,晋朝广平易阳人,冀州刺史邵续女婿。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时,刘遐担任坞主,驻扎于黄河和济水之间,多次抵御盗贼进攻。后来刘遐派使者请求受司马睿节度,受到司马睿赞赏,任命其为龙骧将军、平原内史。建武年间,司马睿任命其为下邳内史,保留将军职务。
庾阐字仲初,晋朝颍川鄢陵人。安北长史庾辉之孙,庾东之子。年少时庾阐跟随舅舅孙氏来到长江以南地区。州举其为秀才,遭到庾阐拒绝,司马睿晋封晋王后征辟他,又遭到庾阐拒绝。但后来庾阐还是出来当官,担任太宰、西阳王司马羕掾,升迁至尚书郎。苏峻之乱爆发后,庾阐投靠郗鉴,担任司空参军。苏峻之乱平定后,庾阐因功勋受封吉阳县男爵,出任彭城内史。郗鉴又向皇帝请求任命庾阐为从事中郎。不久庾阐担任散骑侍郎,兼任大著作。不久外任零陵太守。后庾阐因病,回到中央担任给事中,又兼任著作。五十四岁那年去世,谥号为贞。庾阐著有《吊贾谊文》、《吴太伯碑文》、《扬都赋》。后人辑录其著作,名为《庾阐集》,共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