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 编辑
冥王星,又称冥神星,是太阳系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王星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相较月球,冥王星仅有月球质量的六分之一、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冥王星因此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海王星与冥王星因相互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在冥王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上,阳光抵达冥王星需时5.5小时。
2
相关
卫星,是环绕一颗行星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如地球的卫星是月球。不过,如果两个天体的质量相当,它们所形成的系统一般称为双行星系统,而不是一颗行星和一颗天然卫星。通常,两个天体的质心都处于行星之内。因此,有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与冥卫一应该归类为单行星,但2005年发现两颗新的冥王星卫星,使问题复杂起来了。
普路托,罗马神话中的冥王,阴间的主宰。希腊神话中冥王黑帝斯的别名普路同为此名的来源。冥王星的拉丁名就是“普路托”。
冥王星大气层冥王星周边薄薄的气体层。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次要的成分还有甲烷和一氧化碳,这些都与它们在冥王星表面的蒸气压。表面的压力范围在6.5至24巴,大约是地球大气压力的百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远远低于地球表面的大气压力。预测冥王星的椭圆轨道对它的大气层主要的影响是:当冥王星远离太阳时,它的大气层会逐渐冻结。当冥王星接近太阳时,冥王星固体的表面温度上升,造成冰的升华。就像汗水从皮肤表面蒸发时会冷却身体一样,冥王星的升华会造成反温室效应,使表面冷却。
太阳圈是太阳所能支配或控制的外太空。太阳圈的边缘是一个磁场气状泡,并且远远的超出冥王星之外。从太阳"吹"出的电浆,也就是所谓的太阳风,创建和维护着这个鼓起的泡沫,并且抵抗来自银河系的氢气和氦气,也就是外面的星际物质,渗入的压力。太阳风从太阳向外流动,直到遭遇到终端震波,然后在那里突然的减速。航海家计划积极的探测太阳圈的边界,穿越过震波和进入日鞘,为了到达太阳圈最外层的边缘,称为日球层顶的过渡区。当太阳在空间中移动时,太阳圈的整体形状是由星际物质控制的,它似乎不是一个完美的球形。以有限的资料用于未探勘过的自然界,已经推导出许多理论的架结构。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一组太空科学研究队发现了已知最热的行星。随着一些具有太阳大小的天体被发现,“行星”一词的科学定义似乎更形迫切。历史上行星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16世纪后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望远镜被发明和万有引力被发现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还有为数不少的小行星。20世纪末人类在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类已发现2000多颗太阳系外银河系中的行星。
冥卫一,又名卡戎及小行星134340,于1978年在美国海军天文台被发现。冥卫一是矮行星冥王星冥王星的卫星中最大的一颗,其平均半径为606公里。卡戎是已知的第六大海王星外天体,仅次于冥王星、阋神星、妊神星、鸟神星和共工星。
魔苟斯斑冥王星上一小块黑暗的表面特征,位于诺盖山脉的西南方,毗邻库德利文不规则凹地。它是新视野号太空船在2015年7月发现,并且依据托尔金的神话小说中主要的恶魔魔苟斯命名。
史波尼克高原 /ˈspʌtnɪk ˈpleɪnəm/是冥王星上有着不规则沟槽切割的冰冻高原。这些沟槽大约20 km长,槽底可能有链状的山或包含更为黯淡的物质。史波尼克高原是心形的汤博区西侧,在表面上看似风吹出的条纹,是升华的证据。黑暗的条纹长数公里,都排列在相同的方向上。高原也包含一些可能是升华形成的小坑。史波尼克高原的名称是纪念历史上第一颗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即苏联的史普尼克1号而命名的。
鸟神星,正式名称为 Makemake,是太阳系内已知的第四大矮行星,亦是传统古柏带天体中最大的两颗之一。鸟神星的直径大约是冥王星的四分之三。鸟神星有一颗卫星。鸟神星的平均温度极低,这意味着它的表面覆盖着甲烷与乙烷,并可能还存在固态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