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单位 编辑
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曾以地球太阳的平均距离定义。2012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大会第28届全体会议上,天文学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把天文单位固定为149,597,870,700米。新的天文单位以米来定义,而米的定义来源于真空中的光速,也就是说,天文单位现在不再与地球与太阳的实际距离挂钩,而且也不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
2
相关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149 597 870.7公里/1天文单位,是宇宙中人类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类居住的星球,共有79.1亿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公斤,地球半径约6,371公里,平均密度5.5 g/cm,是太阳系行星中最高的。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阳日地球自转一周,一太阳年地球公转一周。自转轨道平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有一颗自然卫星,即月球。
HR 8799 d是位于飞马座,距离地球129光年的一颗系外行星,它环绕着一颗6等的牧夫座λ型星HR 8799运转着,质量介于木星的7至13倍之间,半径比木星大约20%至30%。这颗行星与HR 8799的轨道距离为24天文单位,离心率大于0.04,周期为100年。它是HR8799系统内已知最内侧的行星,于2008年11月13日与另外两颗行星一起被Marois等人使用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和双子星天文台,利用直接影像技术发现的。
冥王星,又称冥神星,是太阳系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王星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相较月球,冥王星仅有月球质量的六分之一、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及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冥王星因此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海王星与冥王星因相互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在冥王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上,阳光抵达冥王星需时5.5小时。
近地天体是任何其轨道使它能接近地球的太阳系小天体。按照惯例,一个太阳系的天体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小于1.3天文单位,就是近地天体。如果近地天体的轨道与地球轨道交叉,且该天体的直径大于140,则该天体就被视为 潜在威胁天体 。 绝大多数已知的潜在威胁天体和近地天体是小行星,只有一小部分是彗星 。
外星黄道尘是填充在系外行星系统面上,大小在1至100微米的无定形碳和硅酸盐尘埃颗粒。它是系外行星类比于太阳系中观察到的黄道尘,特别是在小行星主带内观察到大小在1至100微米的颗粒。相较于黄道尘,这些颗粒可能来自于彗星的释气,或是更大的天体,像是小行星之间的碰撞。外星黄道尘云的成分往往是被检测到红外过量主序星周围的岩屑盘。通常,外星黄道尘是指这些岩屑盘在距离恒星几个天文单位之内,温度最高和最内侧的部分。这些外星黄道尘的形状可以显示系外行星在动力学上的影响,和指出行星的存在。因为它通常位于一颗恒星的适居带附近,外星黄道尘可能是企图捕捉类地行星影像时重要的噪音来源。
少卫增八,传统的英文名称是,也有时被称为或,是在仙王座的一颗恒星。少卫增八是一对双星,距离地球约50光年,视星等3.22,较大且较亮星的是橘色的次巨星,恒星光谱为K1 IV,较小的是红矮星,其质量只有太阳的0.409倍。目前对这对双星的轨道研究尚不充足,最好的估计值是周期为70年±16年,离心率0.439 ±0.06,两星之间的距离在10~29天文单位间变化。少卫增八能以肉眼直接看见,未来将成为北极星,这是由于地球的分点岁差,使地球自转轴在天球上移动。在第30世纪,少卫增八便会因为是最接近天极的恒星而成为那时代的北极星,然后这个“头衔”在52世纪时将会转移给天钩八。
阿登型小行星,是近地小行星的子类之一,以第一颗被发现的成员“小行星2062”小行星 来命名。它们的半长轴均小于1天文单位,位于地球轨道以内。
阿莫尔型小行星,是近地小行星的子类之一,该分类以小行星1221的名字“阿莫尔” 来命名。这些小行星的近日点均在地球轨道以外,介乎 1.017 至 1.3 天文单位 之间,不会威胁到地球。火星的两颗卫星,火卫一及火卫二,有可能原是属于阿莫尔型小行星,后来被火星的引力掳获,成为它的卫星。
斯特鲁维2398,也被称作格利泽近星星表 725 A和Gl 725 B,是位于天龙座的一个双星系统。两颗星都是红矮星并显示出耀星的变化特征。它们的运转周期为大约295年,平均距离大约56天文单位,轨道离心率为0.70。
C-型小行星是碳小行星,它们是最普通的小行星,约占已知小行星的75% ,并且在2.7天文单位之外的小行星带所占的比例更高,并且以这种小行星为主。C-型小行星在实际上的比例可能还要更高,因为除了D-型小行星之外,C-型小行星更深入主带外缘,并且比其他类型的小行星更为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