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 (台湾) 编辑
台湾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凤山县: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凤山县采访册》也称为《凤山采访册》,是清朝末年,台湾地方上的一份地方采访资料,主编者为凤山县廪生卢德嘉,原先是官方为了地方志而编纂,采访工作开始于清光绪十八年,完成于清光绪二十年;但由于1895年时,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因此未及采用。
本表按年代列出了清朝台湾凤山县历任知县。清朝自康熙二十三年将台湾纳入版图,至光绪二十一年割让台湾割让给日本为止,共有一百三十七任凤山县知县。
恒春县,台湾清治时期县名。清朝光绪元年,拆分凤山县率芒溪以南之地置恒春县,治今台湾屏东县东南恒春镇,属台湾府。光绪十三年改属台南府,同年恒春知县周有基将红头屿并入清帝国版图,隶属恒春县。1893年时人口约两万人。
诸罗县为台湾清治时期之行政区划,1683年明郑灭亡,经施琅力陈,次年4月正式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并将明郑时期承天府、天兴州、万年州的行政区域略加调整,改为诸罗县、台湾县、凤山县三县。诸罗县承继了原天兴州的善化里、新化里、永定里、开化里等四里。
江冰鉴,中国清朝官员,本籍中国侯官,是贡生出身。江冰鉴于1734年奉旨于台湾担任台湾凤山县训导。负责凤山县一带教育方面的事务。
凤邑城隍庙,又称凤山城隍庙、凤山县城隍庙,址于高雄市凤山区凤明街。主祀凤山县城隍显佑伯,配祀文武判官、阴阳司、廿四司、范谢将军等神祇;后殿祀奉东岳大帝、阎王。
双城古道为清朝台湾凤山县凤山县旧城与凤山县新城之间往来之道路,当时两城之间的联络道路有三条,其中以凤山县旧城东门经凹仔底、湾仔内、宝珠沟、狮头、赤山至新城北门之间的道路最为主要,旧称大路,也是现今通称的双城古道;另两条在其北及其南,北路为凤山县旧城北门经新子、覆鼎金、林内、山仔脚、赤山至新城北门,旧称小路;南路为凤山县旧城南门经漯仔底渡、三块厝、大港至新城西门。经日治时期及国民政府来台后,现今部分路段已被重划或拓宽,但仍有部分路段保存。
李国桐,是中国清朝广东揭阳人,1739年上任台湾凤山县万丹县丞,是贡生出身。
庄锡舍,清朝乾隆年间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居于台湾府凤山县埤头庄。林爽文事件时与庄大田于凤山起兵响应,为庄大田势力中的泉州籍首领,因与庄大田有嫌隙,围攻台湾府城时向守军闽浙总督常青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