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旧城 编辑
凤山县旧城,又称左营旧城,位于台湾高雄市左营区,是台湾首座土城。该城池原先是清代凤山县的县治所在地,故称为凤山县城。然而由于林爽文事件时,于南部呼应起事的庄大田势力攻破凤山县城,之后官署等遂移往埤头街,并新盖了一座凤山县新城。因此相对于“凤山县新城”,原本的县城就被称为“旧城”。后来道光六年旧城从土城改建为石城,但县治因故并未从新城迁回。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中华路是高雄市南北向的主要干道之一,起端于鼓山路与左营大路的凤山县旧城圆环,末端于凯旋路口。其中,中华一路至中华三路编号台17线。中华路共分为五个部分,是高雄市分为最多段的道路,但并非最长的道路。
凤山县文庙是清朝时官府在台湾凤山县旧城城外莲池潭畔兴建的文庙,现仅存凤山旧城孔子庙崇圣祠的部分。虽然凤山县治在后来迁到凤山县新城,但可能由于风水因素,凤山县文庙仍然保留在莲池潭畔并未另建。
凤山县旧城北门,名为拱辰门,为凤山县旧城北门,位在胜利路、埤头仔街及城内旧城巷交会处,现与门前的拱辰井、镇福社及旧城的凤山县旧城东门、凤山县旧城南门并列为中华民国国定古迹。
鼓山路位于台湾高雄市鼓山区,为往来高雄市区以及左营区的另一条南北道路,也是哈玛星居民进出高雄市区的主要道路。本道路共分为三个部分,起端为捷兴一街近新滨码头,末端为凤山县旧城,可接中华路、左营大路和城峰路。
凤山县新城,位于台湾高雄市凤山区,过去曾作为清代凤山县的县治所在地,故称为凤山县城,为别位于左营区之凤山县旧城,遂称其为凤山县新城。。
双城古道为清朝台湾凤山县凤山县旧城与凤山县新城之间往来之道路,当时两城之间的联络道路有三条,其中以凤山县旧城东门经凹仔底、湾仔内、宝珠沟、狮头、赤山至新城北门之间的道路最为主要,旧称大路,也是现今通称的双城古道;另两条在其北及其南,北路为凤山县旧城北门经新子、覆鼎金、林内、山仔脚、赤山至新城北门,旧称小路;南路为凤山县旧城南门经漯仔底渡、三块厝、大港至新城西门。经日治时期及国民政府来台后,现今部分路段已被重划或拓宽,但仍有部分路段保存。
见城,是以高雄和凤山县旧城作为历史故事背景,再融合歌仔戏、豫剧等戏曲以及环境剧场的舞台剧,演出地点在凤山县旧城东门,是见城计划 的执行项目之一,首次演出时作为高雄春天艺术节的闭幕剧,第二次则做为开幕剧。首次演出时,原为2016年7月8日、9日正式演出,但因台风影响而延至2016年7月9日、10日。
中华路是高雄市南北向的主要干道之一,起端于鼓山路与左营大路的凤山县旧城圆环,末端于凯旋路口。其中,中华一路至中华三路编号台17线。中华路共分为五个部分,是高雄市分为最多段的道路,但并非最长的道路。
鼓山路位于台湾高雄市鼓山区,为往来高雄市区以及左营区的另一条南北道路,也是哈玛星居民进出高雄市区的主要道路。本道路共分为三个部分,起端为捷兴一街近新滨码头,末端为凤山县旧城,可接中华路、左营大路和城峰路。
凤山县文庙是清朝时官府在台湾凤山县旧城城外莲池潭畔兴建的文庙,现仅存凤山旧城孔子庙崇圣祠的部分。虽然凤山县治在后来迁到凤山县新城,但可能由于风水因素,凤山县文庙仍然保留在莲池潭畔并未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