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 编辑
封建是源自于中国古代史天子爵位高低将领土分封与宗室作为食邑制度。在此制度下,大地主或领主能从土地取得收入,并且在其领地上行使政府职权。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封建”常做为封建社会的代称。
1
相关
淳于越,秦始皇时齐国人,曾任博士官、仆射,支持分封制
封号是皇帝、君主加封、赐予的称号。在中国,封号最迟自周朝开始,直至清朝伴随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在欧洲,封号自封建时代开始到现在的君主立宪国家一直存在;“封号”与“分封制”一样,很大一部分体现在“爵位”的赐封。
秦朝自始皇二十六年灭田齐,建立秦朝以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废除诸侯;行政区域管理上推行单一郡县制,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北取阴山以南地。疆域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
秦朝自始皇二十六年灭田齐,建立秦朝以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废除诸侯;行政区域管理上推行单一郡县制,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北取阴山以南地。疆域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
秦朝自始皇二十六年灭田齐,建立秦朝以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废除诸侯;行政区域管理上推行单一郡县制,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北取阴山以南地。疆域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
济南拥有悠久的历史,1986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因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济南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的文化遗址在济南地区均有发现。商代,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西周,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于齐国。秦朝实行郡县制,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当时郡治设在东平陵,东汉至魏晋,济南多次在济南国及济南郡间变换。晋永嘉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北魏,在济南郡之地置齐州,治所仍在历城。隋唐,或为齐郡,或为齐州。1116年,宋徽宗升州为府,齐州改称济南府。金代,济南府属山东东路。元代,改称济南路,直隶于中书省。明初,曾置山东行省,以济南府为山东布政使司、山东都指挥使司及山东按察使司驻地,济南始为山东首府,从此济南成为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清代,济南仍为山东省治。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府为道,济南初属岱北道,1914年改称济南道。1929年设立济南市。1948年9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济南。
国野制亦称乡遂制,是指西周初期在为各诸侯国分封土地时,为区分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而设立的制度。由于西周采用分封制,此项制度实际被运用在区分贵族与平民居住地上。而在春秋末期则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国野制亦称乡遂制,是指西周初期在为各诸侯国分封土地时,为区分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而设立的制度。由于西周采用分封制,此项制度实际被运用在区分贵族与平民居住地上。而在春秋末期则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国野制亦称乡遂制,是指西周初期在为各诸侯国分封土地时,为区分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而设立的制度。由于西周采用分封制,此项制度实际被运用在区分贵族与平民居住地上。而在春秋末期则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朝自始皇二十六年灭田齐,建立秦朝以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废除诸侯;行政区域管理上推行单一郡县制,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北取阴山以南地。疆域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