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伊戈尔佛得角的一场非常庞大的飓风,也是有记录以来袭击加拿大纽芬兰岛的最具破坏性的热带气旋。伊戈尔起源于 2010年9月6日离开非洲西海岸的广阔低气压。它缓慢的向西移动,于 9月8日发展为热带低气压,此后不久增强为热带风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更高的风切变暂时停止了增强。然而在月12日却开始了爆发性增强,伊戈尔达到了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的4级状态。此时,伊戈尔已经开始绕副热带高压脊的西缘进行长时间的转弯。伊戈尔逐渐减弱,然后于9月20日以最小飓风掠过百慕大。系统转向东北后,开始转入为温带气旋的阶段,它在袭击纽芬兰南部后不久就接近尾声了。伊戈尔的残余后来于 9月23日被拉布拉多海上空的另一个温带气旋吸收。
台风伊莎是1997年太平洋台风季期间发生的11场热带气旋等级中的第一场。本季第二场热带气旋,伊莎在4月12日从加罗林群岛附近的季风槽的扰动内形成。它起初飘忽不定地移动,在达到热带风暴标准后,受风暴以北的副热带高压脊影响转向西移动。伊莎逐渐增强,而在4月20日,据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指出,台风达到最高1分钟风速每小时270公里;日本气象厅报告指出其最高10分钟风速为每小时155公里。在转向北移动后,它加速到向东北移动,并在4月24日与较大的温带气旋合并。
热带风暴玫瑰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6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玫瑰”一名由泰国提供,是蔷薇科蔷薇属的统称,在命名国当地特指月季。玫瑰是一个短命和弱的热带气旋,在7月20日从国际换日线西面的斜压系统转化而成,初期曾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为副热带气旋,之后才正式转化为热带系统并被热带气旋命名为玫瑰,并在初期向北移动,然后才在副热带高压脊引导下向西移动,并受奥鹿的流出而减弱,最终并入2017年台风奥鹿的环流当中。
飓风凯特是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持续时间第二长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11场热带风暴、第5场飓风和第3场大型飓风,源于9月25日热带大西洋中部的一股东风波。系统的行进路线很不寻常,先后四次大幅转向。风暴向西北方向前进,但受副热带高压脊出现薄弱环节的影响转向东进。凯特增强成飓风,并在围绕中层低气压移动期间突然向西大幅转向,于10月4日强化成风力时速205公里的大型飓风。风暴之后又围绕反气旋边缘急剧向北转向并逐渐减弱,在从纽芬兰岛以东经过期间转变成温带气旋。这场温带风暴又持续了3天,最终在斯堪的纳维亚附近失去踪影。
飓风玛丽亚是2011年9月登陆纽芬兰岛的一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也是2011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3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3场飓风。系统源于9月6日中大西洋上空的东风波,起初向西面移动并缓慢增强。但在逼近背风群岛期间,系统因行经海域的风切变增多、海面温度降低而退化成低气压。系统围绕副热带高压脊的西部边缘缓慢蜿蜒北上,之后又转向东北,于9月10日再度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玛丽亚接下来增强至飓风标准,并在此期间从距百慕大最近的位置经过。9月16日,气旋达到最大持续风速130公里的最高强度,此后就因风切变增多和水温降低而开始减弱。9月16日下午,风暴从纽芬兰岛东南海岸登陆,最终在当晚被锋面天气系统吸收。
热带风暴艾涛是自2004年台风蝎虎以来影响日本并造成最多人罹难的热带气旋。在2009年8月8日从低气压形成,系统逐渐增强为热带风暴。它沿着副热带高压脊的边缘,采取转向型的路径移动并持续增强,逼近日本。8月11日,风暴达到风力时速75公里、气压992百帕的巅峰强度,仅达弱热带风暴的标准,不久便开始减弱。风切变增强导致中心大气对流减弱,该系统最终在8月13日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其残余维持将近三天,最终于8月16日早上消散。
强烈热带风暴蝎虎为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5个被命名的风暴。“蝎虎”一名由日本提供,意义是十二星座里的蝎虎座。蝎虎在菲律宾近岸生成,在副热带高压脊的引导下,呈西进形风暴特征,被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后在菲律宾登陆。登陆后因高空辐散极佳、垂直风切变微弱未有消散,更在内陆加强为热带风暴。可是一股东北季候风南下把蝎虎推向西南,之后更在海上消散。
热带风暴玫瑰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6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玫瑰”一名由泰国提供,是蔷薇科蔷薇属的统称,在命名国当地特指月季。玫瑰是一个短命和弱的热带气旋,在7月20日从国际换日线西面的斜压系统转化而成,初期曾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为副热带气旋,之后才正式转化为热带系统并被热带气旋命名为玫瑰,并在初期向北移动,然后才在副热带高压脊引导下向西移动,并受奥鹿的流出而减弱,最终并入2017年台风奥鹿的环流当中。
台风温黛为1962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6个命名的热带气旋。该扰动于8月23日在东风波当中形成,受副热带高压脊西伸影响维持西北西方向路径,获得命名后持续增强,30日下午行经巴士海峡并达到相当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之下的二级飓风之强度巅峰,31日凌晨再进入南海直趋华南地区,9月1日侵袭珠江三角洲一带,由于挟带极强风力,且其风暴潮叠加天文大潮引致当地多处遭受严重破坏,香港的灾情尤其严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最多人命伤亡的风灾。
热带风暴艾涛是自2004年台风蝎虎以来影响日本并造成最多人罹难的热带气旋。在2009年8月8日从低气压形成,系统逐渐增强为热带风暴。它沿着副热带高压脊的边缘,采取转向型的路径移动并持续增强,逼近日本。8月11日,风暴达到风力时速75公里、气压992百帕的巅峰强度,仅达弱热带风暴的标准,不久便开始减弱。风切变增强导致中心大气对流减弱,该系统最终在8月13日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其残余维持将近三天,最终于8月16日早上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