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 编辑
北极指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包括整个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冰岛八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海冰覆盖的大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无木本植物冻土地带所组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冰盖厚度在不断下降。一些证据表明,最迟到2040年 或2100年,北极地区在夏季时将不再为冰所覆盖。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在2007年夏季冰层的融化速度高于估计值,因此可能很快就会出现无冰的情况。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昼夜垂直迁移,又称作垂直性洄游、垂直迁移。是生活许多海洋生物及湖泊生物使用的一种迁移模式。主要指生物在夜间向上移动到海洋的最上层并在白天返回海洋中层带的底部或湖泊底层。 它出现在许多物种上,例如甲壳类、 软体动物、 和辐鳍鱼,就生物量而言,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迁移。各式各样的刺激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中光强度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反应,尽管有证据表明,生理时钟也是一种潜在的刺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是为了获取食物和躲避掠食者。虽然这种大规模迁徙通常在夜间进行,动物在夜幕降临时从深处上升并在日出时下降,但可以根据触发它的刺激来改变发生的时间。一些不寻常的事件也会造成垂直迁移,例如北极地区在永昼期间出现日食现象则可能会突然发生垂直迁移。
北极圈是指纬度数值为北纬66°34′ 的一个假想圈,是北寒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与黄赤交角余角。北极圈以北的地区被称为“北极圈内”。通常,北极圈内的地区被叫做北极地区,由北冰洋以及周边陆地组成,其陆地部分包括了格陵兰、北欧三国、冰岛格里姆赛岛、俄罗斯北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北极圈内岛屿很多,最大的是格陵兰岛。由于严寒,北极圈以内的生物种类很少。植物以地衣、苔藓为主,动物有北极熊、海豹、鲸等。
北纬75度线是以地球赤道以真北的一条纬线,位于北极地区,横跨大西洋、欧洲、亚洲,、北冰洋和北美洲。
卡鲁克号最后的旅程是指加拿大北极探险队在1913年-1916年度过的航行之旅,以在北极地区海域失踪而告终,最终得知卡鲁克号总共25名船员中约有一半成员不幸死亡。 1913年8月,一艘名为卡鲁克号的前桅横帆双桅船---捕鲸船 在航行到赫舍尔岛 的途中不幸被困于冰层。 随后在波弗特海和楚科奇海海上漂流了一段时间之后,于1914年1月受到撞击并开始下沉。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探险队的工作人员和船员先是在冰层努力求生,后是在弗兰格尔岛的海岸努力活下去。 然后最后还是有11人没能撑到救援来的那一刻。 在加拿大人类学家菲尔贾马尔·斯蒂芬森的领导下加拿大北极探险队成立了,这个探险队旨在探索科学和地理的奥秘。 在探险过程中,也就是卡鲁克号被困没有多久之后,斯蒂芬森带领几个人下了船,表示要去捕驯鹿 。 但是,在这期间卡鲁克号被飘忽不定的冰面带着朝西漂移,斯蒂芬森和他的捕猎者们发现没有办法再回到船上。于是斯蒂芬森到达了陆地后,开始全面醉心于科学研究,而船长罗伯特·巴特利特承担起了管理剩下船上成员的责任。 沉船之后,巴特利特领导了小队开始穿越冰层,前往距离80英里的 弗兰格尔岛 。已经有四人小队在到达目的地之前走散,可知当时的情况有多么危险。
昼夜垂直迁移,又称作垂直性洄游、垂直迁移。是生活许多海洋生物及湖泊生物使用的一种迁移模式。主要指生物在夜间向上移动到海洋的最上层并在白天返回海洋中层带的底部或湖泊底层。 它出现在许多物种上,例如甲壳类、 软体动物、 和辐鳍鱼,就生物量而言,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迁移。各式各样的刺激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中光强度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反应,尽管有证据表明,生理时钟也是一种潜在的刺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是为了获取食物和躲避掠食者。虽然这种大规模迁徙通常在夜间进行,动物在夜幕降临时从深处上升并在日出时下降,但可以根据触发它的刺激来改变发生的时间。一些不寻常的事件也会造成垂直迁移,例如北极地区在永昼期间出现日食现象则可能会突然发生垂直迁移。
图案地面是冰缘区地表材料变形形成的独特且通常对称的几何形自然形态,它通常出现在偏远的北极地区、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内陆区,但也存在于所有土壤凝固熔化交替的地方,在极度干旱的阿塔卡马沙漠和火星上也观察到了图案地面。与图案地面相关的几何形状和图案常被误认为是人类的艺术创作。图案地面的形成机制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但过去20年中计算机地质模型生成的引入,使科学家能够将它们与冻胀—潮湿环境下,细粒孔隙率的土壤冻结时产生的膨胀联系起来。
多尔塞特文化是一个位于北美洲北极地区的古北极圈文化。多尔塞特文化在因纽特人之前已经存在,大致从公元前800年起开始兴盛,至公元1000年左右开始衰落。在因纽特人的传说中曾提到图尼伊特人以及西乌里尔米乌特人。他们是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的巨人,但最后仍被因纽特人击败驱逐。这些传说中的人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多尔赛特文化的民族。随着因纽特文化优势地位的确立,多尔赛特文化遂逐渐消亡。哈德逊湾岛屿中的萨德里尔米乌特人被认为是多尔赛特文化最后的遗存,他们一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直到1902年被外界发现。
楚科奇语系 为构成楚科奇-堪察加语系之方言连续体。它通行于位于太平洋西岸与北极地区北部之间的俄罗斯的两个自治地方。
昼夜垂直迁移,又称作垂直性洄游、垂直迁移。是生活许多海洋生物及湖泊生物使用的一种迁移模式。主要指生物在夜间向上移动到海洋的最上层并在白天返回海洋中层带的底部或湖泊底层。 它出现在许多物种上,例如甲壳类、 软体动物、 和辐鳍鱼,就生物量而言,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迁移。各式各样的刺激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中光强度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反应,尽管有证据表明,生理时钟也是一种潜在的刺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是为了获取食物和躲避掠食者。虽然这种大规模迁徙通常在夜间进行,动物在夜幕降临时从深处上升并在日出时下降,但可以根据触发它的刺激来改变发生的时间。一些不寻常的事件也会造成垂直迁移,例如北极地区在永昼期间出现日食现象则可能会突然发生垂直迁移。
乌列尔·塞伯里是美国海军职业军官,南北战争期间进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一直服役到1910年再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他最广为人知的经历是先后两次前往北极地区探险,还曾出任美属萨摩亚总督,并一度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