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部落是一个位在台东县台东市南王里的台湾原住民族部落,约略范围西北至卑南山、东至台东线铁道、南至太平溪左岸堤防。该部落为卑南族“卑南八社”之一,其内仍保有大猎祭、少年年祭、巫师祭、妇女除草完工祭、海祭等祭典,是卑南文化保留最完整的部落之一。
麒麟文化是台湾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一,距今约3500年到2000年前,分布于花莲县新社到台东县都兰之间东海岸地区。生活型态以农业为重心,以山田烧垦方式种植谷类作物,由于农业技术进步,土地赡养力大增,因此人口增加很多。1926年由森丑之助辨认,鹿野忠雄在1929年称其为“巨石文化”,但当时巨石文化涵盖了今天所称麒麟文化及卑南文化。1976年宋文薰提出将以台东县成功镇麒麟遗址为代表的麒麟文化与以台东市卑南遗址为代表的卑南文化分开的主张。目前学术界对于麒麟文化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麒麟文化是一种单一文化,另一说法则认为是卑南文化的地方性类型。
卑南遗址,位于台湾台东县卑南山东南端的山麓,是属于台湾东部之新石器时代卑南文化的一个代表性遗址。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断,该遗址存在的年代大约是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为兴盛。卑南遗址的广义面积可达100万平方米,是目前台湾所发现最大的史前聚落。此外,卑南遗址也出土了许多石板棺以及棺内精美的陪葬品,是环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遗址。
目前,卑南遗址不但是中华民国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所指定的国定遗址,同时在该处也设有卑南文化公园,是台湾第一个考古遗址公园,园区面积约30公顷。
卑南遗址,位于台湾台东县卑南山东南端的山麓,是属于台湾东部之新石器时代卑南文化的一个代表性遗址。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断,该遗址存在的年代大约是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为兴盛。卑南遗址的广义面积可达100万平方米,是目前台湾所发现最大的史前聚落。此外,卑南遗址也出土了许多石板棺以及棺内精美的陪葬品,是环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遗址。
目前,卑南遗址不但是中华民国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所指定的国定遗址,同时在该处也设有卑南文化公园,是台湾第一个考古遗址公园,园区面积约30公顷。
台东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两万至两万五千年前,境内产生了台湾最早的人类遗址长滨文化。之后又产生了卑南文化等原住民文明。
南王部落是一个位在台东县台东市南王里的台湾原住民族部落,约略范围西北至卑南山、东至台东线铁道、南至太平溪左岸堤防。该部落为卑南族“卑南八社”之一,其内仍保有大猎祭、少年年祭、巫师祭、妇女除草完工祭、海祭等祭典,是卑南文化保留最完整的部落之一。
卑南遗址,位于台湾台东县卑南山东南端的山麓,是属于台湾东部之新石器时代卑南文化的一个代表性遗址。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断,该遗址存在的年代大约是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为兴盛。卑南遗址的广义面积可达100万平方米,是目前台湾所发现最大的史前聚落。此外,卑南遗址也出土了许多石板棺以及棺内精美的陪葬品,是环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遗址。
目前,卑南遗址不但是中华民国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所指定的国定遗址,同时在该处也设有卑南文化公园,是台湾第一个考古遗址公园,园区面积约30公顷。
南王部落是一个位在台东县台东市南王里的台湾原住民族部落,约略范围西北至卑南山、东至台东线铁道、南至太平溪左岸堤防。该部落为卑南族“卑南八社”之一,其内仍保有大猎祭、少年年祭、巫师祭、妇女除草完工祭、海祭等祭典,是卑南文化保留最完整的部落之一。
南王部落是一个位在台东县台东市南王里的台湾原住民族部落,约略范围西北至卑南山、东至台东线铁道、南至太平溪左岸堤防。该部落为卑南族“卑南八社”之一,其内仍保有大猎祭、少年年祭、巫师祭、妇女除草完工祭、海祭等祭典,是卑南文化保留最完整的部落之一。
南王部落是一个位在台东县台东市南王里的台湾原住民族部落,约略范围西北至卑南山、东至台东线铁道、南至太平溪左岸堤防。该部落为卑南族“卑南八社”之一,其内仍保有大猎祭、少年年祭、巫师祭、妇女除草完工祭、海祭等祭典,是卑南文化保留最完整的部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