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语族 编辑
南岛语系是主要由南岛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世界现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语系,包括约1300种语言。其分布主要位于南太平洋群岛,以及台湾海南越南越南南部菲律宾马来群岛,东达南太平洋东部的复活节岛,西到东非洲外海的马达加斯加岛,南抵新西兰台湾是南岛语系分化及扩散的源头,也是目前南岛语系最北部的地区,居住在新北市乌来区泰雅族聚落,目前是全世界南岛语系居住地中,是人口分布上地理最北端的聚落;东西的延伸距离,超过地球圆周的一半,总人口数大约两亿五千万之多,绝大多数居住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至于新几内亚以东的太平洋岛屿有一百多万人。
1
相关
李毓中是目前任教于国立清华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班牙海上发展史、近世中国东南亚区域史、菲律宾史与早期台湾史,包括但不限于海洋史、季风亚洲史、大航海时代、台湾荷西时期、中南美洲史。致力于17世纪时的古代文献手稿,连结台湾鸡笼、淡水原住民,婆罗洲的文莱、摩鹿加群岛、中南半岛的暹逻、柬埔寨等地区,描绘原住民在季风亚洲贸易圈及东亚海域多元文化的风土民情概况。如与连金发、陈宗仁及西班牙学者José Luis Ortigosa合作解读菲律宾圣多默大学档案馆藏《漳州话语法》,了解当时语言的使用与发音,并接受中央广播电台专访。上述研究于2019年与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发现的“西班牙─闽南语辞典”之手稿研究一同复制出版,内容记载西班牙语、闽南语与官话对照,并包含南岛语族词汇,对于了解大航海时期中国移民史有重要贡献。
毛利族,为新西兰原住民,属于南岛语族波利尼西亚人。其民族语言原本没有文字,1840年开始以拉丁字母作为民族语言之文字。民族信仰数多神泛灵信仰。“Māori”这个词在毛利语语境中表示“正常”或“正常人”之意,当时的欧洲人进入新西兰,毛利人便如此自称。外邦人则称呼“Pakeha”。多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毛利民族是从库克群岛和波利尼西亚地区而来。也有学者认为毛利民族及所有南岛语族的发源地最北可以追溯到西太平洋的台湾,毛利人的语言、文化及传统建筑与台湾原住民族阿美族很类似,文化上有许多共通点。
台湾艺术,是台湾文化的一部分。台湾自古以来社会中的艺术成分基本上充满南岛语族的风味,深具艺术张力,大多以雕刻、陶艺、织品等方式呈现,其中雕刻及陶艺以排湾族最为杰出,而织布以泰雅族最著名,随着东亚地区的到来,一些手工艺随着台湾汉族的移居逐渐落脚于台湾,例如寺庙、雕刻、活字、算命、歌仔戏、婚丧喜庆、办桌文化、等等。1987年解严后,台湾的社会走入开放多元的阶段。加上台湾原住民意识抬头,增添不少色彩,使美术发展绽放出多采多姿的面貌。
安汶人,是分布在印尼马鲁古省安汶岛的民族,是由南岛语族和巴布亚人混血而成,人口约354,000,另有50000人生活在荷兰。
纹面、刺面,又名刺乌鸦喙、刺鸟喙,为在脸上进行的刺青,是很多民族的习俗,流行于南岛语族之中,如新西兰毛利人、台湾的泰雅族及赛德克族、东南亚及南亚部分民族皆有纹面的习俗。除此之外,如滇缅的泰语民族、日本的阿伊努族也有纹面的传统。
布农族祭月传说一词起源于台湾原住民布农族流传南岛语族所共有的“征伐太阳传说”。
布农族祭月传说一词起源于台湾原住民布农族流传南岛语族所共有的“征伐太阳传说”。
亚齐人,是印尼苏门答腊北部的穆斯林民族。他们的语言亚齐语是南岛语族的马来-波利尼西亚分支。全世界有400万亚齐人,在印尼人口350万,其他散居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
楚克语是南岛语族的特拉其-波纳佩语族主要使用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加罗林群岛楚克州群岛。在有一些使用者分布在澎贝岛及关岛。估计使用者约为45,000人,包括使用为第二语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