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所规划的战区划分。以国民革命军为主体所划分的此战区,最初所辖范围为长城以南,以山西,河北、山东、江苏为主,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及日军占领区域,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一般来说,此作战区划分是以陆军作战为主。
卢沟桥,原名广利桥,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丰台区的永定河上,东距宛平城170米,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该桥始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明昌三年完工,明清两代多有维修改建。该桥自建成后即为交通要道,桥头曾设有税课司。1937年,日军以一名演习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守城中国军队拒绝后围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卢沟桥事变爆发,是为中国抗日战争转向全面抗战的标志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将该桥改为公路桥,1987年恢复为石桥,并停止该桥交通功能,改为文物景点。该桥为东西走向,全长268米,宽9.4米,桥上设有石栏和望柱,望柱顶端雕刻有数量不一的石狮子。桥的两侧建有华表,并立有碑刻。1961年,卢沟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卢沟桥相关的传说则以“卢沟桥传说”一名于2014年入列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史纲》是张荫麟应教育部之请所撰写一本为高中生编写的通史教材,不重考证,也不引原文,是一本纯白话文的中国通史,登载于天津《大公报·史地周刊》,内容始于商代。至抗日前夕只写到到东汉建立。卢沟桥事变之后,张荫麟因避难南下,5年后病逝于贵州遵义浙江大学,《中国史纲》未尝再有新的内容,只是更新了序言部分。1948年正中书局先后再版。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抗日战争战区之一。最初第三战区所辖范围为江苏及浙江,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三战区分别于1938年国军战斗序列、1939年国军战斗序列与1944年国军战斗序列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平津作战指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革命军第29军在北平及天津市地区与日本陆军中国驻屯军的作战。
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国民革命军与日军作战的抗日战争战区之一。最初第五战区所辖范围为山东南部及江苏北部,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五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1944年做过数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抗日战争战区之一。最初第一战区所辖范围为河北北部及山东北部,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一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抗日战争第二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抗日战争战区之一。最初第二战区所辖范围为山西及察哈尔,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二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赵登禹,字舜诚,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山东省菏泽县赵楼村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一三二师师长,卢沟桥事变后阵亡。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抗日战争战区之一。最初第三战区所辖范围为江苏及浙江,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三战区分别于1938年国军战斗序列、1939年国军战斗序列与1944年国军战斗序列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