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口 编辑
台湾人口于2022年6月底的官方统计数字为23,186,278人。
1
相关
基隆市是位于台湾北台湾的都市,为中华民国台湾省现有的三个市之一,古名鸡笼,以谷湾之天然港湾著名,乃台湾台湾地理的都市,位于市中心的基隆港则是北台湾首要航运枢纽,因而有台湾头、台湾北玄关之称,亦因气候多雨而别称雨港、雨都,与高雄市并列为台湾两大港埠都市。全市划分为7个区,台湾人口逾36万人;辖内95%土地为丘陵,东、西、南三面环山与新北市相邻,仅北面之环港区域有少量平原与东海毗邻、南面沿基隆河有狭窄的谷地可供发展。
台湾原住民族是指原住民台湾的民族,由17世纪台湾汉人移入前,即已定居在此的数十个语言及生活方式不同之族群所构成,属于南岛民族;其中台湾地理的所有民族为南岛语系台湾南岛语言,兰屿上的达悟族则属于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巴丹语群。由于西方早期以“福尔摩沙”一词称呼台湾,在部分文献中又被称为“福尔摩沙人”,意即“福尔摩沙岛上的居民”。目前有16个民族被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官方承认,根据《原住民身份法 (民国97年)|原住民身份法 (民国97年)》登记之户口统计至少约58万多人口,约占台湾人口的2.47%,是台湾的少数民族。
纵贯线是指纵贯线从基隆至竹南间,由台湾铁路管理局经营的铁路干线。由于纵贯线在此段穿越台湾人口最为稠密的台北都会区,故此段为台铁各营运路线之中客流量最高的路段。尤其在七堵—树林间是列车车次最密集的区间,每日单向约150至160车次通过。
台湾原住民族是指原住民台湾的民族,由17世纪台湾汉人移入前,即已定居在此的数十个语言及生活方式不同之族群所构成,属于南岛民族;其中台湾地理的所有民族为南岛语系台湾南岛语言,兰屿上的达悟族则属于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巴丹语群。由于西方早期以“福尔摩沙”一词称呼台湾,在部分文献中又被称为“福尔摩沙人”,意即“福尔摩沙岛上的居民”。目前有16个民族被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官方承认,根据《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原住民身份法 (民国97年)|s:原住民身份法 (民国97年)》登记之户口统计至少约58万多人口,约占台湾人口的2.47%,是台湾的少数民族。
台湾民间信仰是台湾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信仰,包括揉合华人民间信仰“道教、释、儒教”三教合流的汉人移民信仰,也包括在地英雄名人神格化,也包括王爷千岁信仰,以及台湾原住民的祖灵信仰,前者随着中国闽南、粤东移民由华南地区渡过台湾海峡东来,于台湾落地生根,逐渐产生具有本土风格的民间信仰,但大体上仍奉祀原有华人民间信仰的神明;次者表现出台湾人充满包容知恩的情感,如供奉舍身救民的日本军人;再次者如各地有应公、万善同归,有的更分灵者众,如南鲲鯓代天府万善爷;后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而部分信仰则有汉化的情形。台湾也是华人地区里宗教最兴盛的地区,台湾人口中有信仰者,持台湾民间信仰者约93%,基督教所有派系合计占4.5%,其他占2.5%。
福佬客,俗称“客底”,由林衡道首次提出,指放弃客家话而改用闽南语,被闽南化的台湾客家人后裔。在台湾人口的统计中,可能有数十万人以上,而调查中,多数会依其本人的意愿,列为台湾闽南人。年轻一辈的福佬客,以中华民国国语和闽南语为主要使用语言,可能多亦以台湾闽南人自居。也有非常少数的人,原本是台湾闽南人,因定居客家,后代逐渐受到客家文化影响的客福佬。
台湾原住民族是指原住民台湾的民族,由17世纪台湾汉人移入前,即已定居在此的数十个语言及生活方式不同之族群所构成,属于南岛民族;其中台湾地理的所有民族为南岛语系台湾南岛语言,兰屿上的达悟族则属于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巴丹语群。由于西方早期以“福尔摩沙”一词称呼台湾,在部分文献中又被称为“福尔摩沙人”,意即“福尔摩沙岛上的居民”。目前有16个民族被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官方承认,根据《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原住民身份法 (民国97年)|s:原住民身份法 (民国97年)》登记之户口统计至少约58万多人口,约占台湾人口的2.47%,是台湾的少数民族。
台湾汉人,或称台湾汉族、台湾汉裔、汉裔台湾人,是指出生或居住在台湾及澎湖群岛的汉族,主要由17至19世纪间、1945年至1949年间等两大批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构成。明朝末至清朝零星由山东布政使司、南直隶、浙江布政使司、江西布政使司、福州府、兴化府、广州府等地渡台移民后裔以及祖籍在福建布政使司、广东布政使司两省的闽南裔台湾人和客家裔台湾人等族群形成最早的一批。民国时期仍不断有闽粤人来到大正、昭和年间日本治下的台湾谋生。而1945年至1949年的移民成分更为复杂、来源更广。其为台湾人口最多的台湾族群,占台湾总人口中约97%。现在的主要语言有中华民国国语、台湾话、台湾客家语等三种;台湾日治时期受官方同化政策的影响,日语也曾与闽南语、客家语并列为主要语言之一;台湾战后时期因的语言政策所致,现今以中华民国国语为通用语言。
台湾汉人,或称台湾汉族、台湾汉裔、汉裔台湾人,是指出生或居住在台湾及澎湖群岛的汉族,主要由17至19世纪间、1945年至1949年间等两大批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构成。明朝末至清朝零星由山东布政使司、南直隶、浙江布政使司、江西布政使司、福州府、兴化府、广州府等地渡台移民后裔以及祖籍在福建布政使司、广东布政使司两省的闽南裔台湾人和客家裔台湾人等族群形成最早的一批。民国时期仍不断有闽粤人来到大正、昭和年间日本治下的台湾谋生。而1945年至1949年的移民成分更为复杂、来源更广。其为台湾人口最多的台湾族群,占台湾总人口中约97%。现在的主要语言有中华民国国语、台湾话、台湾客家语等三种;台湾日治时期受官方同化政策的影响,日语也曾与闽南语、客家语并列为主要语言之一;台湾战后时期因的语言政策所致,现今以中华民国国语为通用语言。
基隆市是位于台湾北台湾的都市,为中华民国台湾省现有的三个市之一,古名鸡笼,以谷湾之天然港湾著名,乃台湾台湾地理的都市,位于市中心的基隆港则是北台湾首要航运枢纽,因而有台湾头、台湾北玄关之称,亦因气候多雨而别称雨港、雨都,与高雄市并列为台湾两大港埠都市。全市划分为7个区,台湾人口逾36万人;辖内95%土地为丘陵,东、西、南三面环山与新北市相邻,仅北面之环港区域有少量平原与东海毗邻、南面沿基隆河有狭窄的谷地可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