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县 (1887年-1895年) 编辑
台湾县是台湾清治时期的行政区划。1887年,台湾改制行省台湾省城预定择于原彰化县桥仔头,并于省城所在地新设台湾府及台湾县,原台湾府改称台南府,原台湾县改称安平县。台湾县管辖范围是今台中市南投县部分。1893年人口约215,000人。
2
相关
台湾县,1684年设立于今台南市南部,为台湾府首县,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另于台湾中部新设台湾县,原台湾县改称安平县。1893年时人口约196,000人。
黄承乙中国清朝官员,本籍中国浙江余姚,是大学者黄宗羲的族孙。黄承乙于1888年接替范克承,于台湾担任台湾府台湾县知县时,负责监造台湾巡抚刘铭传所决定的台湾省城的建城事宜,但刘铭传去职之后,继任巡府下令停工。管辖约今台湾中部之台中县、台中市区域。
林济川,出身于清朝福建台湾省台湾道台湾府台湾县捒东上堡头家厝庄,为台湾文化界的名人,台湾的社会运动参与者。早年留学日本,参与过台湾文化协会的活动,也担任过《台湾青年》的编辑。
更楼为台湾硕果仅存的中式更楼建物,今座落于台中市北区台中公园内。原为吴鸾旗公馆的正门门楼,连同公馆建于1889年台湾县蓝兴堡新庄子。
台湾县,1684年设立于今台南市南部,为台湾府首县,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另于台湾中部新设台湾县,原台湾县改称安平县。1893年时人口约196,000人。
台中历史为大台中市辖区的历史。台中原为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则海族、洪雅族及泰雅族所住,并曾为大肚王国的根据地。明郑时期起陆续有汉人前往开发。1705年,张国因发现南屯区一带地沃水丰而着手垦荒,是台中发迹之始。台湾清治时期,台中改称“台湾县”,并逐渐成为台湾中部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台湾日治时期,始有“台中”之名,亦为台中设“市”之始。台湾战后时期,台中被分为台中县及台中市;2010年12月25日,台中县及台中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定名“台中市”。
丘念台,初名伯琮、国琮,入中学时更名琮,福建台湾省台湾县捒东上堡大埔厝庄人,清台要员、台湾民主国副总统丘逢甲之子。其父于台湾被割让日本后离台迁居广东镇平,榜其居曰“念台山馆”,以示不忘光复台湾,更为子取别号念台,冀其继承父志完成复台宏愿。念台仰承庭训,奉为毕生力行之鹄的,日后办中国国民党党务时,总裁蒋中正发给党部委任状,书其名为“丘念台”,自此以“念台”为正名,易“”为“台”。政治立场上亲近中央俱乐部。
台湾县,1684年设立于今台南市南部,为台湾府首县,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另于台湾中部新设台湾县,原台湾县改称安平县。1893年时人口约196,000人。
台中历史为大台中市辖区的历史。台中原为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则海族、洪雅族及泰雅族所住,并曾为大肚王国的根据地。明郑时期起陆续有汉人前往开发。1705年,张国因发现南屯区一带地沃水丰而着手垦荒,是台中发迹之始。台湾清治时期,台中改称“台湾县”,并逐渐成为台湾中部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台湾日治时期,始有“台中”之名,亦为台中设“市”之始。台湾战后时期,台中被分为台中县及台中市;2010年12月25日,台中县及台中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定名“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