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府城 编辑
台湾府城,是台湾历史上清朝台湾府的府城,1887年后因行政区改制而改称台南府城,至于新的台湾府治即设在新建的台湾省城,故省城即是新的台湾府城。又因为台湾县衙与后来的安平县衙位于此城内,亦可视为1887年前的台湾县城与之后的安平县城。该城始建于雍正1723年,初建木栅城,后改以三合土为材,共有城门十四座。城墙最大周长2700丈,为福建省第三大城,小于泉州城墙福州城。台湾割日后,城池逐渐倾毁,台湾日治时期市区改正期间有部分城墙拆毁后于原址辟建新式道路,到1917年左右已大致遭到拆除,历时约194年,但仍有部分残存至今。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台北府知府为台湾清治时期于台湾北部正式设立台北府之后,所设置的府级地方官知府,品级为从四品。始设置于1877年,由当时台湾府知府向熹调署。不过另有说法认为林达泉为实际的台北府首任知府,另外第二任向熹未到任即病逝,第三任赵钧因同时担任台湾府知府实际上待在台湾府城办公,故林达泉逝世后实际上管理北台湾政务的是陈星聚。
西门路为台湾台南市贯穿市区西侧的南北向主要道路之一,亦为府城地区重要心脏地带,因经过台湾府城西门而名,北起北辰桥接永康区小北路及中正南路,可直达永康交流道,南至中华南路,全长约6.7公里,台南市道路编号21。
台湾镇总兵官衔全名“镇守福建台湾总兵官”,是台湾镇的主官,全称,初设于清朝康熙二十三年。在官职上属总兵官衔,官职品等则为正二品,官署位于台湾府城镇北坊。台湾镇总兵受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及福建台湾巡抚节制,在台湾道未加按察使衔以前,是台湾文武官员中唯一有权得以直接上奏给清朝皇帝的官员,上级为福建陆路提督、福建水师提督。
台南南山公墓为台南市南区的墓葬群,面积达一百公顷,位于中华南路一段至国民路、西门路一段一带,附近有富贵南山纪念中心、台南市立殡仪馆。台南南山公墓地处台湾府城南郊,而台南台地和竹溪所构成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良好的阴宅风水。这里长期以来都是先人埋葬的场所,拥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墓。其中曾振旸墓是目前台湾发现最早的汉人坟墓,墓碑上记载着崇祯15年,以及多位仕绅名人的墓,如林朝英、石时荣、蔡培火、王受禄、韩石泉、陈玉峰、巴克礼等人。在地上的墓冢数量大约有六万门,地下的则尚待调查。
潘春源,原名联科,又被称作“科司”,表字进盈或邨原,号春源,是一位出身台湾府城打石街的画家。
台南市,是台湾日治时期初期台南厅的一个行政区划,于1903年已在地籍上被用为一个单位,1916年确立其位阶为一堡里。范围包括台湾府城内外城,即今台南市中西区东部、北区南端及东区西北端。其西北是外武定里,东北到东边是永康下里,南边由东到西是仁和里与新昌里,西南则为效忠里
永康门台湾府城的东外城的北门,为清朝道光十二年的张丙平息后,在大东门外所加建的东外城三座城门之一。永康门东外城北边。在今胜利国小以北的胜利路12巷口。永康门于日治时代遭到拆毁。
台南法华寺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的桶盘栈,竹溪北岸,为中华民国直辖市定古迹。该寺亦为台湾府城七寺八庙之一。
桶盘浅,为台湾日治时期台南州台南市的行政区,北侧以台湾府城城墙为界,位于今日台南市南区境内。清康熙年间,曾在此设置桶盘浅汛的中级军营;在日治初期,其隶属于台南厅仁和里桶盘浅庄;1920年行政区划改制时,划为台南市的桶盘浅大字。
福安坑溪台湾府城城内的两大溪流之一,发源于小南门一带,延平郡王祠所在的山仔尾东端,西流经台南女中,沿台南孔子庙所在的鹫岭南坡,流经台南市立建兴国民中学、原台南地方法院前,于土墼埕流入台江内海。溪名来自于所流经的二府口福安宫。福安坑溪在清康熙年间,原是凤山县的北界。雍正年间,台湾府城建城,福安坑溪流域原凤邑辖境改归台湾县,福安坑溪被纳入府城宁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