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格尔之乱是指从1820年开始至1828年止由白山派和卓张格尔率众在南疆发动的叛乱。叛乱延续八年之久,喀什市、英吉沙尔直隶厅、莎车县、和阗等城被攻陷。整个过程中浩罕汗国出动军队逾万人支持张格尔。
大小和卓之乱,是乾隆二十二年中国回部白山派首领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清代文献称之为平定回部。两人出自中亚费尔干纳地区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分支白山派和卓家族,故人称波罗尼都为“大和卓”,霍集为“小和卓”。乾隆二十年清廷发兵准噶尔之役后,将被准噶尔囚禁的大小和卓兄弟释放,派波罗尼都随军招抚西域天山南路各地。不久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反叛,大小和卓乘机控制了今新疆西南部一带。乾隆二十二年,霍集杀死副都统阿敏道,公然举兵自立。次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清军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境内。霍集受伤身亡,波罗尼都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战事结束。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自此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
阿奇木伯克是清代新疆回部各伯克中官阶最高者,总管一城之穆斯林事务。乾隆二十五年定为额缺,阿克苏、伊犁等大城的阿奇木伯克为正三品官。阿克苏、乌什、库车、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的阿奇木伯克号称“六大城伯克”。光绪十年新疆建省,废除了伯克官职,阿奇木伯克仅作为荣誉头衔保留。
哲德沙尔汗国是自1865年至1877年期间中亚的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位于清末同治年间的清代新疆。该国家在阿古柏之乱中由布素鲁克建立,实际控制人为阿古柏。最盛时期占有回部的喀什噶尔、和阗、叶尔羌、阿克苏、库车、库尔勒以及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境内的扬吉沙赫,“哲德沙尔”即“七城”之意。1877年,为清朝所灭,以其地置新疆省。
穆罕默德·伊敏,一译买买提·依明,汉名毛德明,笔名“布格拉”,男,维吾尔族,新疆和阗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政治人物,泛突厥主义者,民族革命委员会与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者之一。后加入中国国民党,为中央监察委员,曾任新疆省副主席。1949年后流亡于土耳其。
大小和卓之乱,是乾隆二十二年中国回部白山派首领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清代文献称之为平定回部。两人出自中亚费尔干纳地区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分支白山派和卓家族,故人称波罗尼都为“大和卓”,霍集为“小和卓”。乾隆二十年清廷发兵准噶尔之役后,将被准噶尔囚禁的大小和卓兄弟释放,派波罗尼都随军招抚西域天山南路各地。不久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反叛,大小和卓乘机控制了今新疆西南部一带。乾隆二十二年,霍集杀死副都统阿敏道,公然举兵自立。次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清军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境内。霍集受伤身亡,波罗尼都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战事结束。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自此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
青年喀什噶尔党是一个于1933年-1934年存在的激进/极端土耳其民族主义维吾尔政党。它参与建立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青年喀什噶尔党反汉族且反回族。库车的维吾尔族的暴动首领铁木尔伯克和和阗的埃米尔穆罕默德·伊敏、阿不都拉·布格拉与努尔·阿合买提江·布格拉与青年喀什噶尔党结盟。他们召开了一个由40位成员组成的议会,并派了两名代表往见北疆的泛突厥主义运动领袖,后来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和加尼牙孜。青年喀什噶尔党与民族革命委员会最后合流并共同建立第一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东干斯坦,得名于东干族,是1934年-1937年军阀马虎山控制的新疆省南部的称呼。东干斯坦一名由奥地利蒙古专家海西格提出,领土包括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绿洲,中心地区是和阗。东干斯坦南面青藏高原,另外三面被新疆省政府主席盛世才的势力包围。
和阗伊斯兰王国,亦称和阗伊斯兰政府,是指1934年在中华民国时期在新疆和阗成立的一个短暂伊斯兰王国,在回族军阀马仲英部下马虎山的攻击下,和阗伊斯兰王国埃米尔穆罕默德·伊敏逃亡克什米尔。
民族革命委员会是1932年至1934年活跃于中华民国新疆省南部和阗、喀什噶尔的泛突厥主义右翼政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