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 编辑
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
2
相关
可乐是黑褐色、味甜、含咖啡因的碳酸饮料,但不含酒精。
可可脂,也称作“可可油”,是在制作巧克力和可可粉的过程中自可可豆榨取的天然植物油食用油油脂,它占可可豆50-57%的重量,并赋予了巧克力独特的入口即化口感。可可脂的主要成分是57%-64%的饱和脂肪酸,29%-43%的单不饱和脂肪酸、0%-5%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仅有痕量的可可碱与咖啡因。可可脂是主要由约48%的1-棕榈酰-2-油酰-3-硬脂酸酯,约26%的1,3-硬脂酰-2-油酸酯和约12%的1,3-棕榈酰-2-油酸酯及其他多种甘三酯作为基本组成成分的物质。可可脂只有淡淡的巧克力味道和香气,是制作真正巧克力其中一项原料。一般称为白巧克力的糖果便是以其替代一般可可豆而制成的。
派对用精神科药物是一种从2000年代开始兴起的混合型精神科药物,由摇头丸发展而来,现主要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曾允许使用“娱乐性药物”来“助兴”的地区泛滥。这些药物的主要成分为苄基哌嗪或其派生物。苄基哌嗪本身在多个国家被禁;但在部分管制较少的地区却可自由交易。与此同时,这些药片中混入了多种其他物质,以此延长其迷幻效果,并减低药物的副作用:报导过的其他药物有25C-NBOMe、扑热息痛、辛弗林、无水咖啡因、胡椒碱、可卡因、咪达唑仑、甲喹酮、5-羟色氨酸、TFMPP、MeOPP、pFPP等;有些甚至还混合有茶叶、苦橙、玻璃粉、老鼠药、食盐、洗衣粉之类的异物。最初,媒体报道这种药物时称其为“蝙蝠丸”,因为该药最初被查获时,药片上都压有蝙蝠侠的标志。到了后期,不同的生产商为了识别自己生产的药物,除了以颜色分类,还会在药片压上不同的标志,如美洲豹等。起初不同生产商的药片都有不同名字,例如:蓝蝙蝠、紫蝙蝠、紫美洲豹等,后来都以“派对用精神科药物”统一称呼。
弗里德利布·费迪南德·龙格,德国分析化学家。1819年在歌德的鼓励下,首次提炼了咖啡因。他也确认了颠茄提取物的瞳孔放大效果,并发现了第一种煤焦油染料。
黄嘌呤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器官及体液中的一种嘌呤碱,常用作温和的兴奋剂和支气管扩张剂,特别用于治疗哮喘症状。咖啡因、茶碱及可可碱等常见的温和兴奋剂均由黄嘌呤衍生出来。
沙士是一种碳酸饮料,以植物sarsaparilla为主要调味的原料,因此得名。为深褐色、甜味、不含咖啡因。色泽相近于可乐但口味及口感截然不同。口味源自美国流行的饮料,金车公司的麦根沙士取名由来就是根汁汽水。沙士是根汁汽水的一种。
机能性饮料,又称功能饮料,是含有非酒精类成分并具有一些特殊配方,其中或许包括咖啡因、草本成分、维他命、矿物质、氨基酸或者额外的果蔬汁液。其作用为让人体在短时间内拥有更强的力量和肌肉强度,类似轻剂量兴奋剂。
百事可乐是美国百事公司推出的一种可乐,也是可口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全球总的可乐市场中,可口可乐占据上风;但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印度,百事可乐销量却比可口可乐高,是少数能超越可口可乐的地区。在加拿大的法语地区,不少说法语的人均惯饮百事;透过法语明星做代言人,百事在当地的市场地位得以巩固。在二十世纪中期,“Pepsi”曾是当地的英语人贬低法语人的字词。百事可乐的成分包括碳酸水、白砂糖、色素、酸度调节剂、咖啡因、调味料。2014年5月5日,百事可乐公司宣布,其旗下所有饮料将放弃使用有争议化学成分溴化植物油。
崂山可乐是由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出品的一种碳酸饮料,中国最悠久的可乐品牌,目前在市场上销售共有330ml、500ml、2500ml以及1250ml喜庆装四款产品。崂山可乐在崂山矿泉水的基础上添加乌枣、白芷、砂仁、良姜、丁子香等中草药成分和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其中的咖啡因来自直接加入的咖啡豆。
雪碧,是由柠檬苏打、香精组成而不含咖啡因的软性饮料,由可口可乐公司生产,于1961年在美国推出市场,是可口可乐公司用来对付于1929年已经以“锂化柠檬”为名而大受欢迎的七喜饮品。雪碧主要以绿/蓝色贴纸配以绿/蓝或绿色透明瓶装于市面出售。雪碧于世界超过一百九十个国家有售。在2000年代之初,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销售过其他水果口味的雪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