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埠 编辑
商埠,又称“通商口岸”或“通商港口”,是一个国家向外开放的特定通商地区。近代历史中曾存在于中国日本古朝鲜等国家。
1
相关
李寰,四川万县安乐乡人。6岁入私塾,1912年考入县立中学,1916年,以甲等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次年春入北京民国大学,同年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即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五四运动中,曾被北洋政府军警监视。在北大政治系毕业后,欲留学英国,因突发肺病而罢。1924年,李寰返万养病,忽奉省令出任万县县立中学校长。同年应万县各界推举,起草呈北京临时政府电文,请求依照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开放万县为通商口岸,县商埠督办公署成立后,李寰任顾问兼县及商埠教育局长,统筹万县城乡文教事业。他主持创建县公立图书馆、女子中学、通俗图书馆和多所市立小学等文化教育设施。杨森兼任商埠局总办时,他任坐办,积极鼓动、协助杨森开展市政建设。商埠局改为市政府后,他任市政府秘书长。1928年,杨森兵败离开万县,李寰弃职随之。1929年4月,李寰赴日本考察市政教育,并购回多部中国绝版古籍书。同年秋,被杨森委任为二十军驻南京办事处少将主任。1941年,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蒙藏委员会委员,致力于新疆问题研究,所著《新疆研究》、《新疆诗文辑粹》出版。1945年,李寰随杨森任贵州省政府秘书长。1948年,杨森调任重庆市市长,李寰任重庆市政府秘书长。期间,他当过国大代表,期中救过共产党党员向燮生、成征一、向云勉等人。
外国人居留地,简称居留地,是日本政府曾经为外国人的居住和商业活动而设立的特别区域。在幕末之际的1858年,江戸幕府与欧美五国签订了美日修好通商条约,根据条约所定,外国人居留地便被设置在了日本的商埠区域。伴随着该不平等条约的逐步废除,外国人居留地制度也于1899年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