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展示技术,将编码所需产物的外源 DNA 片段插入噬菌体基因组,并使之与噬菌体外壳蛋白编码基因或其他结构基因相融合,然后用该重组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菌,复制形成大量带有杂合外壳蛋白的噬菌体颗粒,从而捕获 CDNA 表达文库中与“诱饵”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危宏平,中国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曾在武汉大学化学系、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目前着手研究抗耐药细菌的噬菌体热裂解酶药物,以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危宏平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暴发期间,因黄燕玲“零号病人”论而得到关注。
赫雪-蔡司实验是阿弗雷德·赫希与玛莎·蔡斯在1952年所主导,利用T2噬菌体与细菌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学实验。此实验确认了DNA在噬菌体以及其他生物中作为遗传物质的功用。在此之前,人们仍然预测病毒遗传物质为蛋白质而非DNA。
毒力岛一词出现于1990年,是指一些微生物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获得的一类基因组岛,通常出现在动物和植物的病原体微生物基因组里。此外,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均发现存在毒力岛。毒力岛可以通过质粒、噬菌体或 转座子接合来实现横向基因转移。因此,毒力岛能促进微生物的发展进化。
百合病毒属为有尾噬菌体目的一属病毒。未指定科。它们的宿主是类芽孢杆菌属的细菌,所以百合病毒属会被归类为噬菌体。
鲁道夫·巴兰古,法国生物化学家,以对CRISPR-cas系统的研究知名。其团队自2005年起研究了CRISPR-Cas在原核生物免疫中的应用作用,发现内切酶Cas9能够切割质粒及噬菌体DNA,证明CRISPR可以重新编码和异源转移。他还致力于将相关成果运用于食品工业。
λ噬菌体是一种主要感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由埃丝特·莱德伯格于1950年首次发现。
T2噬菌体是一种属于T4噬菌体属的噬菌体病毒,专门感染和杀死大肠杆菌。其病毒体内含DNA,DNA的组成次序包括有线状双股、末端冗余以及环状排列。外侧拥有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此外,此病毒中唯一含有磷原子的分子是DNA。
冈崎片段是DNA复制过程中,一段属于不连续合成的延迟股,即相对来说长度较短的DNA片段。名称源自1967年最早发现团队的领导者-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冈崎令治与冈崎恒子夫妇的姓氏。其团队在研究大肠杆菌中噬菌体DNA复制情形时发现此现象。
赫雪-蔡司实验是阿弗雷德·赫希与玛莎·蔡斯在1952年所主导,利用T2噬菌体与细菌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学实验。此实验确认了DNA在噬菌体以及其他生物中作为遗传物质的功用。在此之前,人们仍然预测病毒遗传物质为蛋白质而非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