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 编辑
畏兀儿,古代为突厥语民族中的一支,先祖源自回鹘,进入今新疆一带后,与当地原有民族混居,将其突厥化后,形成的民族名称,后世称为维吾尔族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葛玛丽,德国突厥学家。1920年起在柏林大学学习突厥比较语言学、汉学、佛学。1926年获博士学位,在德国科学院从事敦煌古回鹘文献研究。多年担任国际乌拉尔-阿尔泰学会理事长。著有专著《古代突厥语法》、《中亚学研究导论》,论文《古代突厥人生活中城市的作用》、《维吾尔人的早期历史》、《突厥人中的佛教》等。1982年曾访华。
乃蛮 ,古代突厥-蒙古混合部落,于11世纪开始居住在蒙古高原西部。牧地在阿尔泰山之阳,北接瓦剌,西界回鹘,可能突厥语族蒙古语族语言在部落内混用,使用畏兀儿文字。又译乃马、乃满、廼蛮、奈曼、奈蛮、耐满、粘拔恩、粘八噶等。他们有一突厥名sakiz oghuz,八姓乌古斯人。乃蛮故地在1225年被成吉思汗封给其子窝阔台,1309年窝阔台汗国被察合台汗国及元朝瓜分。
龟兹回鹘,或称西州龟兹,又称龟兹回鹘。9世纪回鹘分裂后,迁居龟兹的回鹘人所建。国主自称师子王,身穿黄衣,头戴宝冠,与宰相九人共治国事。国城有市井无钱币,以花蕊布来交易。特产有米麦瓜果。西至大食要走六十日,东至夏州要走九十日。
西夏,国号大夏、邦泥定国、大白高国或白高大夏国等,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建立的一个朝代。主要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回鹘与藏族等民族在内的国家。因位于中原地区的西北方,国土占据黄河中上游,史称西夏。
铁勒,又称敕勒、高车、丁零、狄历,4世纪后期到8世纪中期,亚欧大陆中部分布的突厥以外突厥语族游牧民的总称。公元376年前秦大败代,铁勒各部族纷纷独立代国并建立铁勒联盟,铁勒也成为4世纪后期蒙古高原的主要力量。公元5世纪初期被柔然汗国取代 ,后来在7世纪建立薛延陀部汗国和8世纪回鹘汗国。
吐鲁番文书,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古墓葬区以及一些古城、洞窟遗址出土的纸质写本文书。文书属于东晋十六国到元代时期,主要是汉文,其次是古粟特文、突厥、回鹘、吐蕃文字等。汉文文书2700多件,最早的汉文文书记年是西晋泰始九年,最晚的是唐朝大历十三年。吐鲁番文书主要是从1959年到1975年,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古墓群和哈拉合平两地的古墓中发现的,中国考古学者黄文弼对吐鲁番文书的发掘贡献很大。
舒穆禄氏为满洲著姓,位列满族八大姓之一。其先世为回鹘述律氏,辽太祖阿保机之皇后述律平即出自该氏,曾用汉姓为萧姓。金朝及此后的元朝时期均用汉字为石抹氏,知名人士有都元帅石抹明安等。此后,又改汉译为舒穆禄氏。明朝末期,舒穆禄氏已融入女真,各支系定居于库尔喀、浑春、朱舎里、吉阳、哈尔敏、雅尔湖、叶赫、雅尔湖、沾河等地,在后金崛起之际陆续归附。清朝时期以世居库尔喀的武勋王扬古利家族最为显赫。中华民国以后,各支系主要以徐姓、郑姓、方姓、关姓、尚姓、满姓、耿姓、萨、衡姓、霍姓、颜姓、水姓、扬、杨姓、宋姓、万姓、肖姓、萧姓、孙姓等为汉姓。
耶澜可汗,名遥辇屈戍,是契丹遥辇氏的第七任可汗,其在位时间大约相当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唐朝破回鹘,屈戍内附。九月,唐武宗下制:“契丹新立王屈戍,可云麾将军,守右武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上奏:“屈戍等云,契丹旧用回纥印,今恳请闻奏,乞国家赐印。”唐武宗同意了,唐新印以“奉国契丹之印”为文。辽国建立后,耶澜可汗的子孙为遥辇九帐之一。
维吾尔人,古称回鹘或畏兀儿,是生活在欧亚大陆内陆的突厥语民族,主要使用属突厥语族的维吾尔语和以波斯-阿拉伯字母系统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字母。大部分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1934年,中华民国新疆省发布政府令,统一使用“维吾尔”作为汉文规范称谓。目前,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约11774538维吾尔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
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崩溃后,一部分回鹘人西迁至天山东部地区,与当地其他突厥部落联合,以高昌地区为核心建立的新的国家。宋代史书中称之为高昌回鹘,日本学者惯称之为西州回鹘。蒙古元代的文献有多种译法:畏兀儿、畏吾儿、伟兀、伟吾而、卫吾、委兀、外五、瑰古、乌鹆、畏午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