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族 编辑
国族,亦称国民,是国家认同的共同体。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香港民族主义,又称大香港主义,是香港一种涉及民俗、文化、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各种层面的思想主义,其中心理论为:主张以香港人为主体的“香港民族”,有别于倾向于中国民族主义及大中华主义的中华民族。香港民族主义支持者亦主张建立香港自身的“国族”与自主意识,反对中国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中国人,现在主要以国籍概念界定,指具有中国国籍的人。此外,以文化与地理概念界定,是指长时间居住于中国地理大区并与中华文化有紧密联系的人;以国族概念来界定,是指属于中华民族的人,也称华人。
台湾族群,一般分台湾原住民族、台湾汉人和台湾新住民,移民中汉族人数和比例最多。惟此一划分尚存些许争议,因为台湾原住民族属于南岛民族,其他的三大族群均属于以汉族为主体者。关于族群融合或尊重,牵涉台湾社区总体营造政策的大方向争议。在学界,倾向社群主义者,主张“融合”对社会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此种主张指向未来台湾“国民民族主义”或“国族主义”之建设。倾向自由主义者则主张“尊重”,此种主张指向未来台湾“公民民族主义”或宪政自由主义之建设。两种意见与西方1980年代后“社群主义”对比“自由主义”的辩论紧密相关。
中华民族,是一个在晚清由梁启超发明的政治概念,其思想是按照中国民族主义建立国族,统合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并乐见其一体化,梁启超以“承认中国境内各历史-文化群体之间原本存在的差异和多元现象”为前提构建本词汇的定义。
在英属印度殖民地根据“印巴分治”理论分治后,印度政府坚持“多样性中的统一”的国族叙述,但不承认任何“族裔”分类;并没有一个像中国一样的“民族”具有政治和治理意义的统一范畴来划分组成国族的多元单位,根据印度语言的使用情况可将印度划分为10多个主要群体和30多个较小的族群,其中使用印地语的印度斯坦族占46.3%,泰卢固族占8.6%,孟加拉族占7.7%,泰米尔族占7.4%,还有其它族裔群体。印度人根据印度宗教划分,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
国庆节或国庆日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庆祝并纪念国家的国族或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建立、独立日、革命、签署宪法、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纪念日,但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够称为国庆日,譬如英国的英女王寿辰,但是两者意义相同。
种族灭绝或群体灭绝,是指意图全部或部分消灭一个族群、国族、种族或宗教团体的行为。但法律学者对于种族灭绝中局部性的程度,仍存在争议。该词最早由波兰籍犹太法律学者拉斐尔·莱姆金在1944年提出。其中“genos”来源于希腊语“génos”,意思为部落或家庭;后缀“-cide”来源于拉丁语“cidium”或法语“cide”,意思为杀害。
混血儿用于描述有不同人种、民族或国族背景的人。例如父母的肤色不同或父母为异族通婚,但是也有人用于称呼不同物种的动物之间的后代。在西方对不同种族与国家联姻产生的后代之称呼,更可细分为美亚混血儿、印欧民族、拉丁美洲和印地安人混血儿、北美印地安人和欧洲民族混血儿等等。美亚人一词最早是用来表示越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等战争期间,美军与亚洲当地妇女的后代。由于人数庞大,美国国会在1982年10月22日立法通过美国公法97-359,允许此类人民移民美国。已知最早的混血儿是生活在9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女性混血,发现于阿尔泰山脉附近的一个丹尼索瓦人洞穴。
国庆节或国庆日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庆祝并纪念国家的国族或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建立、独立日、革命、签署宪法、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纪念日,但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够称为国庆日,譬如英国的英女王寿辰,但是两者意义相同。
种族灭绝或群体灭绝,是指意图全部或部分消灭一个族群、国族、种族或宗教团体的行为。但法律学者对于种族灭绝中局部性的程度,仍存在争议。该词最早由波兰籍犹太法律学者拉斐尔·莱姆金在1944年提出。其中“genos”来源于希腊语“génos”,意思为部落或家庭;后缀“-cide”来源于拉丁语“cidium”或法语“cide”,意思为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