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笔会 编辑
国际笔会是一个世界性的非政治、非政府作家组织。其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作家间的友谊与智力合作,无论其政治或观点如何;为言论自由而奋斗,并积极保护作家免受政治的压迫。
3
相关
安寿吉,韩国小说家。他生于咸镜南道咸兴市,是家中长子,小时候随祖母生活,13岁时追随住在间岛的父亲,1926年中学毕业后回到咸兴接受高等教育。1929年11月曾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拘,后退学。1930年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后中途辍学。1932年回间岛教书,并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结婚,同年创立了“北乡会”文学组织。1936年起任《间岛日报》记者,1945年6月辞职回朝鲜。1946年起供职于《京乡新闻》,并在政府担任文化部次长、调查部长,朝鲜战争爆发后移居大邱市。1952年在釜山龙山高等学校任教,1959年任教于梨花女子大学。1960年被选为国际笔会韩国分会中央委员。
托马斯·卡施徒拉 , 德国作家,著名侦探小说家和编辑,国际笔会会员。
中国笔会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作家组织,成立于1980年,为国际笔会的成员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康拉德·哲尔吉,是匈牙利犹太人,小说家,散文家。曾在1990年至1993年担任国际笔会主席,1997年至2003年担任柏林艺术学院院长。
林语堂,中华民国文学家、发明家。福建省漳州市龙溪县人,生于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基督徒,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改为语堂,圣约翰大学英文学士、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南洋大学首位校长。最后定居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朱尔·罗曼,原名路易·昂利·让·法里古勒,法国作家、诗人,一体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他曾于1936年至1939年间出任国际笔会主席。1946年当选法兰西学术院院士。
塔尼娅·金克尔 ,德国作家,著名历史小说家和编辑,国际笔会会员。
迪特尔·M·葛瑞夫,德国作家、诗人,出生于路德维希港,就读于曼海姆大学。是国际笔会德国分会的成员。
托马斯·卡施徒拉 , 德国作家,著名侦探小说家和编辑,国际笔会会员。
林语堂,中华民国文学家、发明家。福建省漳州市龙溪县人,生于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基督徒,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改为语堂,圣约翰大学英文学士、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南洋大学首位校长。最后定居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