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 编辑
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分布规律、物质结构、发展历史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地质学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从语源来看,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腊语,由Geo、Morphe和Logos三词组成,即关于地球外表面貌的论述。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形色色的各种空间实物形体,有自然形体和人工形体两大类。
2
相关
海盆,在海洋学上可以指被海水覆盖的所有地方,但在地质学上,海盆则是指位于海底的盆地,它的水深比起周围地区深。以下所称的海盆,皆指地质学上的海盆。
地质学上,海底还有许多其他不属于海盆的地貌学,如大陆架、深海沟,以及海底山脉;然而海洋学上,海盆还包含大陆棚、内海。
北欧平原,又称中欧平原,为 欧洲的地貌学,主要位于波兰、丹麦、德国、比利时、荷兰,小部分位于法国北部。
北欧平原,又称中欧平原,为 欧洲的地貌学,主要位于波兰、丹麦、德国、比利时、荷兰,小部分位于法国北部。
1958年利图亚湾地震是一场发生在1958年7月9日晚间 22:15:58 、震央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利图亚湾、地震度量达矩震级8.3级的大地震。引发该地震的夏落蒂皇后转形断层费委德段同时造成山崩,造成超过3000万立方米的岩石和冰块落入利图亚湾。由于利图亚湾为较封闭海域,海水严重移位而难以流散,造成溯上高度达524米的海啸,是人类有史以来溯上高度最高的大海啸。此次地震及海啸颠覆了海洋学学家既往的认知,并改写了地震学和地貌学的许多理论。
侵蚀轮回说也叫地理轮回说、地貌轮回说。是一种关于地貌演化过程的学说。1889年由美国地理学家威廉·莫里斯·戴维斯最先提出。这种理论认为地貌是构造、营力和时间的函数。例如,构造运动使地壳上升为山地,山地在流水不断侵蚀下,要经历以河流下蚀作用为主的幼年期,以侧蚀作用为主的壮年期和侵蚀微弱地面降低为缓坡的老年期,到最后地面被夷平为准平原。然后地壳再次上升,进入下一个轮回。这就是河流侵蚀轮回。此外根据营力不同还有风蚀轮回、冰蚀轮回和海蚀轮回等。每一轮回都可分为幼年、壮年、老年不同阶段,各演化阶段具有不同地貌特征。该理论曾经是地貌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理论,影响长达数年,对20世纪初期地貌学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958年利图亚湾地震是一场发生在1958年7月9日晚间 22:15:58 、震央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利图亚湾、地震度量达矩震级8.3级的大地震。引发该地震的夏落蒂皇后转形断层费委德段同时造成山崩,造成超过3000万立方米的岩石和冰块落入利图亚湾。由于利图亚湾为较封闭海域,海水严重移位而难以流散,造成溯上高度达524米的海啸,是人类有史以来溯上高度最高的大海啸。此次地震及海啸颠覆了海洋学学家既往的认知,并改写了地震学和地貌学的许多理论。
地形,地貌形态,是地球表面各种局部的空间实体状态,亦可称为一个以海平面为基础的相对独立的地表起伏单元,比如高山、丘陵、高原、盆地等。地貌形态可以分为原生地貌形态和次生地貌形态,以其是否受到地球外动力侵蚀为划分依据。构成地貌形态,需参考包括高度、底平面形状和面积、地表倾斜方位和程度在内的三个基本指标。地貌形态是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地形,地貌形态,是地球表面各种局部的空间实体状态,亦可称为一个以海平面为基础的相对独立的地表起伏单元,比如高山、丘陵、高原、盆地等。地貌形态可以分为原生地貌形态和次生地貌形态,以其是否受到地球外动力侵蚀为划分依据。构成地貌形态,需参考包括高度、底平面形状和面积、地表倾斜方位和程度在内的三个基本指标。地貌形态是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在行星地质学中,叶状陡坡/ˈskɒpjʊləs/是一种叶状或不规则悬崖。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采用“叶状陡坡”作为火星和其他行星及卫星上地形特征的官方描述词之一,使用中性拉丁语或希腊语描述符的理由之一,是允许在某特征的地质或地貌学确定前对它进行命名和描述。目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认可了54种描述符术语,火星上有13处具有描述词叶状陡坡的特征。
吉尔伯特环形山是月球正面东侧赤道附近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
其名称取自美国地质地貌学G·K·吉尔伯特和英国物理学家威廉·吉尔伯特,1964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