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潘阶 编辑
坎帕期是晚白垩世的第五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83.6–72.1百万年前。
2
相关
埃德蒙顿龙属或爱德蒙托龙,是鸭嘴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可达13米长,平均体重约6-9吨,最大体重11.6吨,是最大的鸭嘴龙科之一,也是最晚进化出来的鸭嘴龙类之一。爱德蒙托龙生活于上白垩纪的坎潘阶晚期至马斯特里赫特阶晚期和地狱溪组,距今约7300万到6600万年前,以加拿大发现的化石数量为最多,它的名称也是以加拿大的艾伯塔省来命名的,这些爱德蒙托龙和暴龙、甲龙、肿头龙以及三角龙生活在同一个地质年代。
青岛龙是一属具有头冠的鸭嘴龙科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东亚,相当于现在的中国山东省,化石发现于莱阳市附近、属于坎潘阶的王氏群金刚口组地层。模式种棘鼻青岛龙由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于1958年叙述、命名。正模标本头骨保存了一根长4公分的刺状突起,过去被认为这构成一根如独角兽般的独特角状头冠,但近期研究发现这个刺只是头冠断裂剩下的一小部分。
咸海龙是鸭嘴龙科恐龙的一个属,生活于白垩纪晚期、相当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它的化石只有头骨后半部以及一些颅后骨骼,发现于哈萨克中部的波斯妥贝组,年代可追溯至上桑托阶-下坎潘阶交界,约8360万年前。在附近也发现了其他近亲,例如牙克煞龙。
怪猎龙是一属暴龙科的兽脚类恐龙,生存于晚白垩世坎潘阶的拉腊米迪亚南方,分布范围相当于现今的美国犹他州。模式种兼唯一种柯氏怪猎龙的化石发现于凯帕罗维兹组,是一个不完整的头骨和部分颅后骨骼。
怪诞龙是一属恐手龙科的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坎潘阶的墨西哥。
赖氏龙属又名兰伯龙,意为“兰伯的蜥蜴”,是鸟脚亚目鸭嘴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的北美洲,约7,60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赖氏龙是植食性恐龙,可采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以釜头状头冠而著名。化石发现于加拿大亚伯达省、美国蒙大拿州、以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目前已有数个可能种被命名,但只有两个在加拿大发现的种较著名。赖氏龙是中等大小鸟臀目恐龙。在墨西哥发现的宽尾赖氏龙,是最大型的鸟臀目恐龙之一,目前被建立为巨保罗龙。
怪猎龙是一属暴龙科的兽脚类恐龙,生存于晚白垩世坎潘阶的拉腊米迪亚南方,分布范围相当于现今的美国犹他州。模式种兼唯一种柯氏怪猎龙的化石发现于凯帕罗维兹组,是一个不完整的头骨和部分颅后骨骼。
扁角龙属是种角龙亚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约7500万年前到7200万年前。扁角龙的化石发现于蒙古。它们的头颅骨大于弱角龙;它们曾被归类于弱角龙科或新角龙类。模式种是鞑靼扁角龙,是由Aliafanov在2003年所叙述。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平坦的有角面孔”。
扁角龙属是种角龙亚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约7500万年前到7200万年前。扁角龙的化石发现于蒙古。它们的头颅骨大于弱角龙;它们曾被归类于弱角龙科或新角龙类。模式种是鞑靼扁角龙,是由Aliafanov在2003年所叙述。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平坦的有角面孔”。
怪诞龙是一属恐手龙科的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坎潘阶的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