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龙 编辑
埃德蒙顿龙属或爱德蒙托龙,是鸭嘴龙科下的一恐龙,可达13米长,平均体重约6-9吨,最大体重11.6吨,是最大的鸭嘴龙科之一,也是最晚进化出来的鸭嘴龙类之一。爱德蒙托龙生活于上白垩纪坎潘阶晚期至马斯特里赫特阶晚期和地狱溪组,距今约7300万到6600万年前,以加拿大发现的化石数量为最多,它的名称也是以加拿大的艾伯塔省来命名的,这些爱德蒙托龙和暴龙甲龙肿头龙以及三角龙生活在同一个地质年代。
3
相关
埃德蒙顿龙族是鸭嘴龙科栉龙亚科的一个族,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半球。它含有以下几个属:埃德蒙顿龙、古植食龙、山东龙和莱阳龙以及神威龙,尽管连接埃德蒙顿龙目前是埃德蒙顿龙的一个物种,但它极有可能是一个不同的属。来自俄罗斯的克贝洛斯龙和昆杜尔龙更接近栉龙族,但它们也可能是该族的成员。
鸭龙原是鸭嘴龙科恐龙的一个属,由于其下的已知种都已经被分到埃德蒙顿龙与大鸭龙中,而被认为是埃德蒙顿龙的次异名,或是个无效名称。
古植食龙属是一属可疑的植食性真鸟脚类恐龙,隶属鸭嘴龙类中的栉龙亚科,生存于大约6920万年前白垩纪的北极内,即今天的阿拉斯加。模式种和唯一归类于该属的物种是科尔维尔古植食龙,但目前被认为是埃德蒙顿龙的一种,因此可能会成为科尔维尔埃德蒙顿龙。
连接埃德蒙顿龙,为埃德蒙顿龙属的一种,属于鸭嘴龙科中的栉龙亚科,生活在白垩纪最末期的北美洲。它的遗骸被发现于地狱溪组与兰斯组。这些组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晚期的马斯垂可阶晚期,距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还有200万年。连接埃德蒙顿龙目前已发现了数个标本,包括至少20个部分到完整的头颅骨,发现于美国蒙大拿州、南达科他州和怀俄明州,还有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它是一种巨大的动物,大约12米长,还有非常长而矮的头骨。连接埃德蒙顿龙有很漫长的分类历史,先后分类为鸭龙、大鸭龙属、破碎龙属、双芽龙属、强龙属、糙齿龙属。
始无冠龙属是鸭嘴龙科的一属,化石发现于美国犹他州的瓦卫普组、蒙大拿州的双麦迪逊组,地质年代属于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最大特征是头部缺少冠饰,如同埃德蒙顿龙。模式种是加拉斯始无冠龙,是在2011年被叙述、命名。研究人员认为始无冠龙、短冠龙、慈母龙是近亲,构成短冠龙族演化支。
始无冠龙属是鸭嘴龙科的一属,化石发现于美国犹他州的瓦卫普组、蒙大拿州的双麦迪逊组,地质年代属于白垩纪晚期的坎潘阶。最大特征是头部缺少冠饰,如同埃德蒙顿龙。模式种是加拉斯始无冠龙,是在2011年被叙述、命名。研究人员认为始无冠龙、短冠龙、慈母龙是近亲,构成短冠龙族演化支。
古植食龙属是一属可疑的植食性真鸟脚类恐龙,隶属鸭嘴龙类中的栉龙亚科,生存于大约6920万年前白垩纪的北极内,即今天的阿拉斯加。模式种和唯一归类于该属的物种是科尔维尔古植食龙,但目前被认为是埃德蒙顿龙的一种,因此可能会成为科尔维尔埃德蒙顿龙。
地狱溪层,或译海尔河组,是一个贯穿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年代跨度为大部分白垩纪晚期及一小部分古新世早期的地层。其命名来自于美国中北部的蒙大拿州乔丹,因附近盛产化石的“地狱溪”而得名。因为它和西部内陆海道的位置相重合,所以在该地层中发现了目前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化石,它也是一个被研究得十分透彻的地层,以盛产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而闻名世界,其中恐龙化石有暴龙、三角龙、甲龙、埃德蒙顿龙、黄昏鸟等,其余化石有沧龙、无齿翼龙、菊石、剑射鱼、白垩尖吻鲨等。
地狱溪层,或译海尔河组,是一个贯穿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年代跨度为大部分白垩纪晚期及一小部分古新世早期的地层。其命名来自于美国中北部的蒙大拿州乔丹,因附近盛产化石的“地狱溪”而得名。因为它和西部内陆海道的位置相重合,所以在该地层中发现了目前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化石,它也是一个被研究得十分透彻的地层,以盛产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而闻名世界,其中恐龙化石有暴龙、三角龙、甲龙、埃德蒙顿龙、黄昏鸟等,其余化石有沧龙、无齿翼龙、菊石、剑射鱼、白垩尖吻鲨等。
地狱溪层,或译海尔河组,是一个贯穿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年代跨度为大部分白垩纪晚期及一小部分古新世早期的地层。其命名来自于美国中北部的蒙大拿州乔丹,因附近盛产化石的“地狱溪”而得名。因为它和西部内陆海道的位置相重合,所以在该地层中发现了目前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化石,它也是一个被研究得十分透彻的地层,以盛产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而闻名世界,其中恐龙化石有暴龙、三角龙、甲龙、埃德蒙顿龙、黄昏鸟等,其余化石有沧龙、无齿翼龙、菊石、剑射鱼、白垩尖吻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