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罗斯 编辑
基辅罗斯,是一个882年至1240年,以基辅为首都,维京人奥列格建立的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东欧君主制共主联邦。在1236—1240年的长子西征时被毁灭。基辅罗斯的正式名称为罗斯,俗称“罗斯之地”,罗斯是维京人的后裔。基辅罗斯这一名称是19世纪俄罗斯史学界为了表明这一时期国家中心位于基辅而创造的。
2
相关
鲍里斯·德米特里耶维奇·格列科夫是一位俄罗斯帝国和苏联历史学家,其研究领域为基辅罗斯以及钦察汗国。他也是苏联科学院院士以及莫斯科俄罗斯历史研究所所长。
鲁塞尼亚 ,又罗塞尼亚,是一个外来语性的称谓:最初是中世纪拉丁语里作为指代基辅罗斯、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的其中一个词汇,在这些国度消失之后,就转为指代了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里的东斯拉夫人及东正教会地区,对应是现代的乌克兰和白罗斯。
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又被称为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罗斯,是中世纪基辅罗斯的诸侯国之一,存在时间为1168年—1389年,首府在今俄罗斯的弗拉基米尔。
佩列亚斯拉夫尔条约》,是1654年俄罗斯沙皇国与哥萨克酋长国签订的结盟条约。当地曾经是基辅罗斯的领土,基辅罗斯被蒙古灭国后分裂成几个部分;东北部罗斯成为残余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和继承国莫斯科公国,而西部罗斯成为残余的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后来被波兰立陶宛联邦并吞而灭亡,南部地区被蒙古金帐汗国并吞,在蒙古消亡后又有鄂图曼土耳其的势力,在17世纪赫梅尔尼茨基起义后乌克兰中部的盖特曼政权以及哥萨克人和哥萨克酋长国拒绝接受波兰贵族的控制。波兰强迫乌克兰西部改信天主教,因此乌克兰经常与波兰联邦发生冲突,西部乌克兰的利维夫等地最终被并吞成为小波兰的一部分,而南部边界又被当时强大的鄂图曼土耳其侵犯,中部乌克兰的盖特曼政权要求改为加入文化相同的俄罗斯基督教东正教派,最终哥萨克议会于1654年在佩列亚斯拉夫城市与莫斯科沙皇签订通过《佩列亚斯拉夫条约》两国结盟共谈抵抗波兰的入侵,乌克兰加入莫斯科公国效忠俄罗斯沙皇,此后300多年乌克兰的文化逐渐和俄罗斯统一。
佩列亚斯拉夫公国基辅罗斯下属的一个公国,持续时间为从9世纪末到1323年,它位于特鲁比日河河畔的佩列亚斯拉夫。
王国境内的诸阶层,或者三个等级,是指由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基督教国家社会等级制度的广泛阶级。不同的系统,为了划分社会成员因随着时间的演变形成的等级。
最著名的系统是法兰西的旧制度,三等级制度,一直持续存在到1789年-1799年的 法国大革命。三等级制度由第一等级的圣职者,第二等级的贵族,和第三等级的平民组成。
有些地区,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和基辅罗斯,再区分城市商人和农村平民成为单独的等级,创建四等级制度,农村平民是排名最低的第四等级。
在英国,演化出二等级制度,贵族和主教合并为”地主等级”和“民众”作为第二等级。这系统产生议会的两院,英国下议院和英国上议院。
在德国南部,三等级制度包括贵族, 男爵骑士和公民。
加利奇公国为智者雅罗斯拉夫后裔所创建的一个中世纪东斯拉夫民族公国,同时也是基辅罗斯地区的主要诸侯国之一。在加利奇公国里,贵族和公民们在政治上拥有强大的力量,对历任大公的统治与决策具有极大地影响力。大约在1124年,伊凡·瓦西尔科维奇的孙子罗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罗维奇将加利奇设为公国的首都。据学者米哈伊尔·格鲁舍夫斯基所述,在弗拉基米尔·雅罗斯拉维奇逝世后,加利奇公国传给了他的儿子罗斯蒂斯拉夫,但罗斯蒂斯拉夫后来被其叔叔驱逐至特穆塔拉干地区。在此之后,加利奇公国改由当时基辅大公伊贾斯拉夫一世·雅罗斯拉维奇之子亚罗波尔克·伊贾斯拉维奇所统治。
立陶宛大公国是一个存在于12世纪至1569年间的欧洲君主制国家,随后该国成为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组成部分,直到1793年《五三宪法》被颁布,其独立地位被废除,以使联邦统一。该国由立陶宛人所建立,而立陶宛人是起源于奥克什泰蒂亚的波罗的语族部落之一,信奉立陶宛神话。大公国后来向基辅罗斯故土与其他斯拉夫土地扩张,其国土涵盖现今的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乌克兰,以及爱沙尼亚、摩尔多瓦、波兰和俄罗斯的西部地区。15世纪,该国领土达到顶端,是当时欧洲的最大国家。它是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在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上体现出很大的多样性。
古东斯拉夫语支,亦称为古俄语及罗斯语,是一种在10至15世纪时基辅罗斯及其继承国的东斯拉夫人所使用的语言。古东斯拉夫语的使用者多分布在今白俄罗斯、乌克兰北部及中部、俄罗斯西部、以及波兰东部数波兰行政区划。
穆罗玛语是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中一门已灭绝的语言。穆罗玛人曾居住在现今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州,奥卡河沿岸。该地区的穆罗姆市名字起源于穆罗玛人。穆罗玛人向罗斯人王子进贡,如同邻近的梅里亚人部落,他们在11至12世纪时就融入了东斯拉夫民族中,他们的地域划入了基辅罗斯。根据地名学的研究,穆罗玛语接近梅里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