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贝克特 编辑
萨缪尔·贝克特,20世纪爱尔兰法国作家,创作的领域包括戏剧小说诗歌,尤以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1969年,他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5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高行健,江西赣州出生,华裔法国人剧作家、小说家、画家、戏剧和电影导演、摄影家,1980年代末前往欧洲,现为法国。因“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亦是翻译家,尤著于翻译塞缪尔·贝克特和欧仁·尤内斯库的作品。而当中的意识流作品及当中的流亡意识对其他作家有很大的启发。
荒诞派戏剧是指1940年代至1960年代主要兴起于欧洲的一个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一词首先由马丁·艾斯林提出,他把它用作1961年出版的同名文学理论著作的标题。艾斯林认为这些剧作家的作品是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中提出的哲学观念——“人生本来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的文学表达。这些戏剧的共同特点是:类似杂耍,包含可怖的或悲剧的形象,人物处于无望境地、被迫重复无意义的举动,对白充满陈词滥调、文字游戏和废话,情节重复出现、或荒谬的展开,对现实主义的滑稽模仿或消解。主要代表有塞缪尔·贝克特、欧仁·尤内斯库、哈罗德·品特、让·热内、爱德华·阿尔比、瓦茨拉夫·哈维尔等。
一个晚上是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一篇生前未曾发表的文章,亦有可能根本尚未完成。于1990年,即作者死后次年,由John Calder出版社与其他短文结集成书。
荒诞派戏剧是指1940年代至1960年代主要兴起于欧洲的一个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一词首先由马丁·艾斯林提出,他把它用作1961年出版的同名文学理论著作的标题。艾斯林认为这些剧作家的作品是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中提出的哲学观念——“人生本来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的文学表达。这些戏剧的共同特点是:类似杂耍,包含可怖的或悲剧的形象,人物处于无望境地、被迫重复无意义的举动,对白充满陈词滥调、文字游戏和废话,情节重复出现、或荒谬的展开,对现实主义的滑稽模仿或消解。主要代表有塞缪尔·贝克特、欧仁·尤内斯库、哈罗德·品特、让·热内、爱德华·阿尔比、瓦茨拉夫·哈维尔等。
肯尼思·皮科克·泰南,是一位有影响力并经常引起争议的英国戏剧评论家和作家。尽管泰南的评论通常尖刻而富有争议,他在戏剧界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很多演员甚至害怕引起他发怒。但是他为1950年代中期戏剧改革做出了贡献,并且对后来的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等人有持续影响。其代表作为前卫音乐剧《加尔哥答风情画》,剧中舞台上演员全部赤身裸体,是百老汇戏剧史上最出位、最色情、也是最具争议性的演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