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洛革鲹,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鲹科似鲹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西大西洋区,从危地马拉伊萨瓦尔湖至巴西圣保罗海域,深度18-45米,体呈纺锤型且侧扁,背部略微隆起,背鳍2个,第2背鳍及臀鳍软条延长,尾鳍叉形,上颌后缘延伸超出眼后缘,上颌牙齿小而绒毛状,全身体呈银灰色,体长可达49.7公分,体重可达0.9公斤,成鱼主要栖息在沿海泥底质的半咸水及海域,背鳍及臀鳍硬棘具有毒腺,属肉食性,以其他鱼类、甲壳类、多毛类及浮游生物为食,可做为食用鱼。
小眼拟杜父鱼,为辐鳍鱼纲鲉形目杜父鱼亚目隐棘杜父鱼科的其中一种,为深海鱼类,分布于北大西洋区,包括北海、英吉利海峡、巴伦支海、格陵兰东南部、冰岛、冷岸群岛、法罗群岛、挪威及西大西洋加拿大圣罗伦斯湾至美国新泽西州海域,栖息深度165-1342米,本鱼在眼部有4个骨质疖瘤,皮肤非常粗糙,身体有3-4宽的、深色的垂直条纹,体长可达30公分,栖息在底层水域,以多毛类、片脚类、海蜘蛛,繁殖期在6至7月,生活习性不明。
鲸落,指掉入洋盆或深渊的鲸的尸体,因为鲸类等动物巨大的身躯无法快速被食腐动物分解殆尽,而会落入海底。尸体落入海底的过程可以长达数月至数年,会为食物链的各类型消费者,包括深海鱼类、甲壳类、多毛类、还有各种细小的生物提供食物。最后剩下的骨架会释放硫化氢提供给生产者化能合成,这个过程可以持续数年,还有一些厌氧生物可以吃掉鲸骨、分解脂类。鲸鱼骨架可以支撑丰富的群落数年到数十年,既可以作为无脊椎动物定居的硬基质,也可以作为鲸骨有机化合物腐烂产生的硫化物的来源。只要食物来源存在,微生物就依靠这些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生存,并形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纽氏肩孔南极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南极鱼亚目南极鱼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南冰洋海域,栖息深度可达400米,体长可达20公分,常见于潮间带,为底栖性鱼类,属肉食性,以端足类、多毛类、腹足类等为食。
鳍斑无线鳎为辐鳍鱼纲鲽形目鳎亚目舌鳎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西大西洋区,从加拿大至乌拉圭海域,栖息深度6-263米,体长可达22公分,栖息在泥底质底层水域,以多毛类及甲壳类等为食,生活习性不明。
斯氏肩孔南极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南极鱼亚目南极鱼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南冰洋海域,栖息深度20-793米,体长可达16公分,为底栖性鱼类,属肉食性,以端足类、多毛类等为食。
潘氏须蟾䲢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南极鱼亚目阿氏龙䲢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南冰洋威德尔海海域,栖息深度430-1120米,体长可达21公分,为底栖性鱼类,属肉食性,以端足类、多毛类、磷虾等为食。
多棘单线鱼,为辐鳍鱼纲鲉形目六线鱼亚目六线鱼科的其中一种,为亚热带海水鱼,分布于东太平洋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至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海域,栖息深度可达49米,体长可达25公分,为底栖性鱼类,栖息在沿岸岩石底质水域、潮间带,以甲壳类、多毛类、苔藓虫等为食。
牙鳕为辐鳍鱼纲鳕形目鳕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东北大西洋、北地中海、西波罗的海及黑海海域,栖息深度10-200米,本鱼身体细长,头小。下巴触须小或缺,体色多变的,从黄褐色、深蓝色或绿色,两侧黄灰色,腹部白色和银色,背鳍鳍条30-40枚,臀鳍鳍条30-35枚,栖息在沙石底质的海域,属肉食性,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多毛类及头足类等为食,为重要的食材鱼类,另外可作为观赏鱼或游钓鱼。20世纪前,牙鳕都较为便宜。但是由于鱼类渔获量的下降,它们现已十分有价值。
尖头裸龙䲢,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南极鱼亚目龙䲢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南冰洋的南极半岛海域,属深海鱼类,栖息深度在水深0至550米,体长可达34公分,属肉食性,以鱼卵、多毛类或端脚类等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