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 编辑
太上老君,简称老君,全称“一炁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又称“太上混元老君、梵形神宝玄真降生道德天尊”、“青玄祖炁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德皇帝”、“太清仙境洞神道德天尊”、“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太清仙境万变混沌道德天尊至真大帝”,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等。
1
相关
灵宝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灵宝位于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地处河南、陕西省与山西省三省交汇处,处在东经110°21′-111°11′、北纬34°44′-34°71′之间,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9公里。县境分别与三门峡市陕州区、洛宁县、卢氏县、陕西省洛南县与潼关县、山西省芮城县与平陆县接壤。辖域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71万人,年末户籍人口73.82万人。灵宝市为河南较具实力的县级行政区之一。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河南省各县河南省各县市国内生产总值列表,GDP为3,321,321万元,人均GDP为45,876元。全市辖10个镇、5个乡,市政府驻城关镇。唐明皇时在此地发现太上老君“灵符”,故改名为“灵宝”,中国历史上弘农郡郡治弘农县故地和关隘函谷关在辖境内。
鸿钧老祖,又称鸿元老祖、玄玄上人,为盘古开天辟地后除盘古外的第一位神仙。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父。
三清,又作道祖,即玉清、上清、太清,原本指“三清境”: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位于道教天国“种民天”之上。后来指称三清尊神,玉清之主元始天尊,上清之主灵宝天尊,太清之主太上老君。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中,世界创造之初的大神,故号称三清道祖。
三清,又作道祖,即玉清、上清、太清,原本指“三清境”: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位于道教天国“种民天”之上。后来指称三清尊神,玉清之主元始天尊,上清之主灵宝天尊,太清之主太上老君。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中,世界创造之初的大神,故号称三清道祖。
太一元君,亦称作先天太后太一元君、圣母先天大圣后太乙元君、授道太上太乙元君、玄冥紫光太乙元君、护明元妃素华金天英斗魁玄灵神太一元君、清微洞光宝衡紫华元和明道太一元君王,是道教的神仙。为群仙之尊、万道之主,也是太上老君或黄帝之师,并与水、炼丹术和长生不老相关。另一说,太一元君就是圣母元君在升天之后的封号。
崇基书院是台湾基隆地区第一所官立学府,亦为台北府基隆厅唯一一所书院。崇基书院创立于清光绪十九年,光绪二十一年落成。创设基金主要由书院创院院长、举人江呈辉向本地仕绅募集而来,少部分由官府在光绪17年开始收税支应,并于光绪19年由基隆通判章瑞坦拨给公帑9500两。院舍落成之年,即逢台湾被清割于日,以致于开课不久,书院遂停办。原属文庙建制的诸神孔子、仓颉夫子、太上老君也只好移奉基隆庆安宫。崇基书院又经梁纯夫复建。
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本经是有关碧霞元君非常重要的两大经典之一。碧霞元君是中国明清时期道教的重要女神,其道场是山东省的泰安市的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尊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本经的全称是《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它是发现在泰山灵应宫的铜钟上经文。本经主要讲的是太上老君在与王屋洞天,于永寿二年三月初三日,讲法的主要内容。现在,《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其写作时间被推测为明初至嘉靖二十七年。
灵宝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灵宝位于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地处河南、陕西省与山西省三省交汇处,处在东经110°21′-111°11′、北纬34°44′-34°71′之间,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9公里。县境分别与三门峡市陕州区、洛宁县、卢氏县、陕西省洛南县与潼关县、山西省芮城县与平陆县接壤。辖域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71万人,年末户籍人口73.82万人。灵宝市为河南较具实力的县级行政区之一。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河南省各县河南省各县市国内生产总值列表,GDP为3,321,321万元,人均GDP为45,876元。全市辖10个镇、5个乡,市政府驻城关镇。唐明皇时在此地发现太上老君“灵符”,故改名为“灵宝”,中国历史上弘农郡郡治弘农县故地和关隘函谷关在辖境内。
太上老君内观经,撰人不详,约出于隋唐之际,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云笈七签》亦收录此经。其创作与北方楼观道有关,但也受南方上清经思想的一定影响。经文托为太上老君所说,以南北朝隋唐道教的“重玄宗”之说,论述人之身心与道体的关系,主张“内观澄心”为长生登仙之本,其要旨与《洞玄灵宝定观经》、《常清静经》等诸多隋唐道教经论相合。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又名《清静经》或《常清静经》,作者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道教称太上老君西游昆仑山之时,为西王母说常清静经,经仙人转传传授,葛玄笔录而传世。学者推断此经出于六朝或唐代,葛玄、洞玄灵宝定观经、正一真人之题记,当为依托者所题。从内容文字来看,此经似乎深受大乘佛教的中观哲学和初唐重玄宗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