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历 编辑
太初历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完整统一,而且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法,在天文学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汉武帝太初元年,由邓平唐都落下闳司马迁等根据对天象实测和长期天文纪录所制订。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改称三统历。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夏五月至后汉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甲寅,太初历共实行了188年。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落下闳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人,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浑天说创始人之一。
中国传统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中国传统阴阳合历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纪年到清朝末期启用格里历,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此等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些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
三统历》是中国古代历法,西汉刘歆修订《太初历》而成,属于阴阳历。汉章帝元和二年被《四分历》取代。
颛顼历》是中国古代历法,古六历的一种,属于阴阳历。测制年代或为秦献公十九年。秦国在秦武王时期仍旧使用周历,故秦国之颛顼历实施时间当在秦昭王时期。至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遍行,经秦朝至西汉太初历制定始弃。
汉朝纪年中,汉初纪年,袭前代旧制,以帝王纪年,至汉武帝始用年号。汉初用沿用秦之《颛顼历》,且仍以汉仍为水德,故以十月为岁首。如汉元年十月仍为甲辰,而乙未之十月则为汉二年之首月。汉武帝太初元年,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上书汉武帝请求重订律历,改正朔,易服色。汉武帝采纳,同年颁行由司马迁等人编著的《太初历》改岁首为正月。
元鼎四年秋天,汉武帝临幸雍县,将要进行郊祭。有人建议:应该建立太一坛,由汉武帝亲临祭祀它。汉武帝时汾阳祠后土时,汾阳巫锦说河东民掘得古鼎一座,把古鼎献给汉武帝,迎至甘泉宫。汉武帝正犹豫不决时,公孙卿献上“札书”,“今年得了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和黄帝时代正好相同。黄帝得宝鼎后,骑龙升天。” 武帝大喜,任用他为郎。公孙卿自言能通神仙。多次称见到仙人踪迹,随武帝东巡海上,迎合武帝迷信求仙,升为中大夫。元鼎六年,公孙卿说在缑氏城见到仙人迹,汉武帝亲自到缑氏城查看,希望遇到仙人。汉武帝建筑宫馆名山,作通天台,来召神仙。齐人以此上疏奏称神怪的有上万人。武帝根据他的妄说,先后派数千人至海上名山求神。太初元年,汉武帝命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人“议造汉历”。即征募民间天文学家二十余人,共提出了十八种改历方案。经过辩论和实测,最后选定邓平的方案,名为太初历。太初历以冬至所在之月为十一月,以正月为岁首,以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
中国传统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中国传统阴阳合历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纪年到清朝末期启用格里历,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此等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些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
中国传统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中国传统阴阳合历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纪年到清朝末期启用格里历,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此等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些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
《三统历》是中国古代历法,西汉刘歆修订《太初历》而成,属于阴阳历。汉章帝元和二年被《四分历》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