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 (北魏) 编辑
太和是北魏的君主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三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近23年。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沿用,次年改元景明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少林寺,是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的一座佛寺,由于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距今1500余年,是汉传佛教的禅宗,号称“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少林寺在文化意义上早已超脱佛寺建筑艺术本身,以少林功夫的武学国粹为代表,涵盖禅、念力、艺术、医学的少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和瑰宝。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少林寺在中国对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少林文化远播四海、广植福田,少林弟子遍布五洲,少林寺以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吸引着海内外大批民众及名流、政要、高僧、佛友等各阶层人士前来观光、拜访、朝圣、交流。
魏孝文帝元,原姓拓跋氏,河南郡洛阳县人,是魏献文帝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后改姓“元”,在位28年,年号太和。其所推行的孝文帝改革,以汉化运动为主体,俗称孝文汉化,其改革措施有利于鲜卑族融入汉族,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魏孝文帝元,原姓拓跋氏,河南郡洛阳县人,是魏献文帝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后改姓“元”,在位28年,年号太和。其所推行的孝文帝改革,以汉化运动为主体,俗称孝文汉化,其改革措施有利于鲜卑族融入汉族,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北魏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置南巨鹿郡,属定州。太和十八年,南巨鹿郡属相州,后改为南赵郡,治所在平乡县。孝昌二年兼置殷州。东魏沿置,领六县:平乡、南乐、巨鹿、柏人、广阿、中丘,32046户,150113口。辖境相当今河北内丘县、任县、平乡县、巨鹿县、隆尧县等地。北齐天保二年改为赵州,天保七年废赵州。北周时治所在广阿县,下辖广阿、平乡、南栾、柏人四县。隋文帝开皇三年废除,广阿入赵州,平乡、南栾、柏人入邢州。
魏孝文帝元,原姓拓跋氏,河南郡洛阳县人,是魏献文帝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后改姓“元”,在位28年,年号太和。其所推行的孝文帝改革,以汉化运动为主体,俗称孝文汉化,其改革措施有利于鲜卑族融入汉族,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少林寺,是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的一座佛寺,由于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距今1500余年,是汉传佛教的禅宗,号称“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少林寺在文化意义上早已超脱佛寺建筑艺术本身,以少林功夫的武学国粹为代表,涵盖禅、念力、艺术、医学的少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和瑰宝。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少林寺在中国对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少林文化远播四海、广植福田,少林弟子遍布五洲,少林寺以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吸引着海内外大批民众及名流、政要、高僧、佛友等各阶层人士前来观光、拜访、朝圣、交流。
冯令华生于太和十一年,曾祖北燕昭文帝冯弘,祖太宰燕宣王冯朗。姑母文成文明皇后,两个姐姐魏孝文帝的孝文废皇后和孝文幽皇后。正始二年,年十九岁。正始三年正月,魏宣武帝派中侍中兼大鸿胪卿策拜冯令华为任城国妃。嫁给任城王元澄,子元彝。神龟二年十二月,元澄薨。冯令华被策拜为太妃。武定四年四月初四日丙子日,因病卒于宅邸,时年六十岁。武定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已酉,葬于邺城西岗漳水之北。
魏孝文帝元,原姓拓跋氏,河南郡洛阳县人,是魏献文帝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后改姓“元”,在位28年,年号太和。其所推行的孝文帝改革,以汉化运动为主体,俗称孝文汉化,其改革措施有利于鲜卑族融入汉族,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西郊,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到太和十九年间,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米。
韩颓原为襄城公。皇兴三年十一月,襄城公韩颓进爵为襄城王。东莱人王道翼隐居韩信山四十余年,魏献文帝听说后,青州刺史韩颓遣使就山征召,王道翼赴国都平城。李惠弱冠之年承袭父爵,娶襄城王韩颓之女,生下二女,长女即魏孝文帝的母亲思皇后。太和四年正月戊午,襄城王韩颓有罪,削爵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