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 编辑
太常,中国古代官名,掌宗庙礼仪。原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改太常;也有认为西汉初年名为太常,汉惠帝改为奉常,汉景帝时恢复旧称。新朝王莽改名秩宗。东汉再次恢复为太常。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段成式,字柯古,唐代博物学家、诗人、官员。邹平人。后随父徙宜城市。世家子弟,遍览群书,善于佛学。官至太常少卿。段成式善于诗歌骈文,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称为“三十六体”。著有《酉阳杂俎》。
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荀寓年轻时就在京城洛阳闻名,官至尚书,荀寓与裴楷、王戎、杜默相友善,名见显著。西晋元康四年,大风,太庙宫殿屋瓦有几枚倾落,太常荀寓被晋惠帝免官。
都水使者,秦朝有都水长丞,管理灌溉和保修河渠。西汉太常、少府、水衡都尉和三辅,都有这样的属官。汉武帝设置左右都水使者统率这些水利官员。东汉到南北朝废置不常,唯南梁、南陈改称太舟卿。隋唐两宋以都水使者为都水监的长官。
王谋,表字元泰。三国时代蜀汉名士,汉嘉人。历仕刘焉、刘璋、刘备三主。性格有容止操行,善美谨慎。刘璋时代历任巴郡太守、治中从事。刘备入蜀,兼任益州牧,任命其为别驾。刘备为汉中王时,王谋被任命为少府。及蜀汉建国后,建兴初,赐关内侯,之后接任赖恭为太常。王谋善美谨慎,深受人们敬重,其死后大将军蒋琬询问张休:“汉嘉之前出了王谋这样的人物,现在有谁能接替他呢?”张休回答道:“就算是整个益州都没有后继者,更何况我们郡中呢?”
江秉之,表字玄叔,济阳考城人。祖父为东晋太常江逌,父亲是给事中江纂。东晋末及南朝宋官员,以地方治绩优良而闻名。
王稚,字叔起,东汉末期益州广汉郡郪县人,为将作大匠王堂幼子。官府曾派人聘他为太常,但他不愿做官而作罢。
任千秋父亲任宫,汉昭帝时因为捕斩上官桀,封弋阳侯。汉元帝初元元年,任宫死,任千秋嗣弋阳侯。初元四年,任千秋担任太常。永光元年,拜奋武将军。永光二年任千秋率兵六万相助冯奉世攻打陇西郡羌人。汉成帝时任右将军转任左将军。河平二年,任千秋去世,谥号刚侯。其子任恽嗣爵。
雅乐是华夏天子祭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所用的乐舞,也是东亚各地雅乐的共同祖先。雅乐是汉文化礼乐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六艺之一,以西周以来的祭祀音乐为主,是周礼吉礼的组成部分。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周礼共同构成了华夏礼乐文明的内外支柱,分别载于礼经和乐经。雅乐相当于《诗经》中的大雅和颂。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以备王道,成六艺。正因为借《诗经》之便,而恢复了古代“韶乐”、“武乐”、“雅乐”与“颂乐”,才使“礼乐”教化成为现实,其“王道”才得以完备,“六艺”才趋于齐备。《咸池》、《六茎》、《五英》、《大章》、 《大韶》、《大夏》、《大濩》等,皆被儒者奉为雅乐的典范。历代华夏王朝设太常,司礼乐教化,内有雅乐部,从事祭祀演奏。儒家经学和二十四史《礼乐志》是研究雅乐的基础。
太卜,官名。西周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一,掌以玉、石、田地破裂的兆象、三易八卦之法、及梦境等,占卜国家吉凶。随着人类知识见长,此类官职的等级一再下降。西汉时期,太卜仅为太常诸署之一,署置令,秩六百石,有丞一人,秩四百石;东汉时不置,并其职入太史令;北魏置卜博士;北齐置太卜司丞,领于太史令;北周置卜大夫、小卜上士、龟占中士等官;隋唐置太卜署,有令、丞各一人;宋朝废太卜入司天台,此官遂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