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义祠,俗称百姓庙,是香港一间孤魂信仰庙宇,位于香港岛上环太平山街40号,与磅巷交界,建于1856年,用以供奉远道来港谋生而客死异乡的华人灵位,现已被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祠中依然存有当年客死异乡的华人神位,不得私下转让。
广福义祠内置有地藏王、太岁等,时有法事颂经,超渡亡魂。广福祠由香港岛的坊众殷商集资兴建,本来是香港华人供奉祖先的祠堂,并为无法运回故乡安葬的先人设置灵位供奉。 祠内正殿主祀地藏王,使亡魂得以安息,亦供奉济公活佛;后殿是坊众的百姓祠堂。后来,广福祠也成为了患病华人的收容所。广福义祠早期经营不善,环境挤迫,英文南华早报报导其卫生问题,轰动一时。政府于1869年下令封闭该祠。这引起了香港华人对医疗设施缺乏的关注,催生东华医院的成立。1872年东华医院落成开幕,除了另辟地方作为患病华人的收容所,也将广福义祠收归管理。
卜公花园是香港岛太平山区的一个露天球场,俗称花园仔,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公园的位置方面,东面居贤坊新会商会学校,北面太平山街望荷李活道,南面望英皇书院同学会小学第二校,西面望普仁街东华医院。
必列者士街是位于香港上环的一条街道,全长330米,单线双向行车,东端与士丹顿街及城皇街交汇,西至四方街与居贤坊之交汇点止。必列者士街的西端有一道楼梯,跟太平山街交接,所以行车道至此成为堀头路,驾车人士必须驶回鸭巴甸街,才可以回到荷李活道。以前为卅间的社区核心。
四方街是香港港岛上环的一条单向行车街道,成曲尺形,在上环荷李活道上,楼梯街的西邻,太平山街的以下,东街的东邻。
差馆上街是香港中西区的一条街道,其北至荷里活道,南至医院道,其中途与卜公花园及太平山街交界。差馆上街的北段是南北单向行车道,出道,车辆可以再转入乐古道,驶落至皇后大道中至皇后大道西方向。
见山书店是香港的一间独立书店,位于香港岛上环太平山街6号C铺,由陈莘尧于2018年5月创立。
广福义祠,俗称百姓庙,是香港一间孤魂信仰庙宇,位于香港岛上环太平山街40号,与磅巷交界,建于1856年,用以供奉远道来港谋生而客死异乡的华人灵位,现已被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祠中依然存有当年客死异乡的华人神位,不得私下转让。
广福义祠内置有地藏王、太岁等,时有法事颂经,超渡亡魂。广福祠由香港岛的坊众殷商集资兴建,本来是香港华人供奉祖先的祠堂,并为无法运回故乡安葬的先人设置灵位供奉。 祠内正殿主祀地藏王,使亡魂得以安息,亦供奉济公活佛;后殿是坊众的百姓祠堂。后来,广福祠也成为了患病华人的收容所。广福义祠早期经营不善,环境挤迫,英文南华早报报导其卫生问题,轰动一时。政府于1869年下令封闭该祠。这引起了香港华人对医疗设施缺乏的关注,催生东华医院的成立。1872年东华医院落成开幕,除了另辟地方作为患病华人的收容所,也将广福义祠收归管理。
广福义祠,俗称百姓庙,是香港一间孤魂信仰庙宇,位于香港岛上环太平山街40号,与磅巷交界,建于1856年,用以供奉远道来港谋生而客死异乡的华人灵位,现已被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祠中依然存有当年客死异乡的华人神位,不得私下转让。
广福义祠内置有地藏王、太岁等,时有法事颂经,超渡亡魂。广福祠由香港岛的坊众殷商集资兴建,本来是香港华人供奉祖先的祠堂,并为无法运回故乡安葬的先人设置灵位供奉。 祠内正殿主祀地藏王,使亡魂得以安息,亦供奉济公活佛;后殿是坊众的百姓祠堂。后来,广福祠也成为了患病华人的收容所。广福义祠早期经营不善,环境挤迫,英文南华早报报导其卫生问题,轰动一时。政府于1869年下令封闭该祠。这引起了香港华人对医疗设施缺乏的关注,催生东华医院的成立。1872年东华医院落成开幕,除了另辟地方作为患病华人的收容所,也将广福义祠收归管理。
必列者士街是位于香港上环的一条街道,全长330米,单线双向行车,东端与士丹顿街及城皇街交汇,西至四方街与居贤坊之交汇点止。必列者士街的西端有一道楼梯,跟太平山街交接,所以行车道至此成为堀头路,驾车人士必须驶回鸭巴甸街,才可以回到荷李活道。以前为卅间的社区核心。
必列者士街是位于香港上环的一条街道,全长330米,单线双向行车,东端与士丹顿街及城皇街交汇,西至四方街与居贤坊之交汇点止。必列者士街的西端有一道楼梯,跟太平山街交接,所以行车道至此成为堀头路,驾车人士必须驶回鸭巴甸街,才可以回到荷李活道。以前为卅间的社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