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 编辑
纳米,,为微米的千分之一倍,是一个长度单位,指1的十亿分之一。
3
相关
奈米碳管是在1991年1月由日本筑波市日本电气实验室的物理学家饭岛澄男使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从电弧法生产碳纤维的产物中发现的。它是一种管状的碳分子,管上每个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相互之间以碳-碳Σ键结合起来,形成由六边形组成的蜂窝状结构作为碳纳米管的骨架。每个碳原子上未参与杂化的一对p电子相互之间形成跨越整个碳纳米管的共轭π电子云。按照管子的层数不同,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管子的半径方向非常细,只有奈米尺度,几万根碳纳米管并起来也只有一根头发丝宽,碳纳米管的名称也因此而来。而在轴向则可长达数十到数百微米。
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奈米至1毫米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对应频率约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范围内。室温下物体所发出的热辐射多都在此波段。红外线于1800年由威廉·赫歇尔首次提出。地球吸收及发射红外线辐射对气候具影响,现今红外线亦应用于不同科技领域。
可见光是人类可感觉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一般是落在360 - 400 奈米~760 - 830奈米,这个电磁波谱又称为可见光谱,
其频率范围在830 - 750T赫兹~395 - 360T赫兹 。这个范围因人而异,部分人群甚至可以看到310nm的紫外光或是1100nm的近红外光。
伽玛射线是原子放射性衰变裂解时放出的射线之一。此种电磁波波长在0.01奈米以下,穿透力很强,又携带高能量,容易造成生物体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断裂进而引起细胞突变,因此也可以作医疗之用。1900年由法国科学家保罗·维拉尔发现,他将含镭的氯化钡通过阴极射线,从照片记录上看到辐射穿过0.2毫米的铅箔,拉塞福称这一贯穿力非常强的辐射为γ射线,是继α射线、β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1913年,γ射线被证实为是电磁波,波长短于0.2 埃,本质上和X射线是同一射线,只是γ射线与X射线的来源不同而已。
通常指的是人眼可以见到的电磁波,视知觉就是对于可见光的知觉。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上的某一段频谱,一般是定义为波长介于400至700奈米之间的电磁波,也就是波长比紫外线长,比红外线短的电磁波。有些资料来源定义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也有不同,较窄的有介于420至680nm,较宽的有介于380至800nm。在电磁波中,电场与磁场互相垂直。
光通常指的是人眼可以见到的电磁波,视知觉就是对于可见光的知觉。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上的某一段频谱,一般是定义为波长介于400至700奈米之间的电磁波,也就是波长比紫外线长,比红外线短的电磁波。有些资料来源定义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也有不同,较窄的有介于420至680nm,较宽的有介于380至800nm。在电磁波中,电场与磁场互相垂直。
分子结为一种类似绳结的机械互锁分子结构。三叶结组态的分子结为手性分子,至少有二个对映异构,像DNA和一些特定蛋白都是自然生成的分子结。乳铁蛋白和其线性的异构物有不同的性质。其他的化学合成分子结因为其球状外形及奈米尺寸,因此是奈米科技中潜在的建设方块。第一个合成分子结是由Sauvage在1989年合成。
青色又称绿蓝色,现代狭义上指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波长大约为500-485奈米。广义上则指汉语传统颜色词中,包括绿色和蓝色的颜色,有时也包括黑色。世界各地有许多语言都不区别绿色和蓝色。
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奈米至1毫米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对应频率约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范围内。室温下物体所发出的热辐射多都在此波段。红外线于1800年由威廉·赫歇尔首次提出。地球吸收及发射红外线辐射对气候具影响,现今红外线亦应用于不同科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