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槽 编辑
季风槽,气象学名词,是热带辐合带的一部分,由跨赤道季风与偏东信风的幅合产生。季风槽中一般有降雨天气,亦不时有热带气旋在其中生成。
1
相关
台风鸣蝉是1904年有纪录以来吹袭朝鲜半岛的最强台风,于2003年9月4日经西太平洋季风槽内存在的扰动天气发展而成。系统在向西北方向移动期间缓慢增强成热带风暴鸣蝉,再于9月8日达到台风标准。由于外界环境有利,气旋这天开始以更快地速度强化,发展出层次分明的风眼并达到最大持续风速195公里的最高强度。接近最高强度时,风暴的前进速度减缓并转朝罗盘方位方向移动。不久后,鸣蝉的风眼墙于9月10日在日本宫古岛上空经过,当地测得的气压值低至912巴,是该国有纪录以来测得的第4低气压。由于行经洋面海面温度较高,台风得以保持较高强度,于9月12日从韩国釜山广域市以西不远处登陆。次日,风暴在韩国东海转变成温带气旋,系统残留又持续了数天,日本北部因此遭遇狂风。
台风鹿莎是2002年太平洋台风季期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现的第21个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15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10场台风,是43年来袭击大韩民国的最强台风。系统于8月22日由西北太平洋的季风槽发展形成,具体位置离日本东南部还有较远距离。气旋连续数日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增强成强劲台风。8月26日,风暴行经日本奄美群岛,导致当地2人死亡,约2万人失去供电。台风令日本普降暴雨,降雨量最高的德岛县高达902毫米。
台风鸣蝉是1904年有纪录以来吹袭朝鲜半岛的最强台风,于2003年9月4日经西太平洋季风槽内存在的扰动天气发展而成。系统在向西北方向移动期间缓慢增强成热带风暴鸣蝉,再于9月8日达到台风标准。由于外界环境有利,气旋这天开始以更快地速度强化,发展出层次分明的风眼并达到最大持续风速195公里的最高强度。接近最高强度时,风暴的前进速度减缓并转朝罗盘方位方向移动。不久后,鸣蝉的风眼墙于9月10日在日本宫古岛上空经过,当地测得的气压值低至912巴,是该国有纪录以来测得的第4低气压。由于行经洋面海面温度较高,台风得以保持较高强度,于9月12日从韩国釜山广域市以西不远处登陆。次日,风暴在韩国东海转变成温带气旋,系统残留又持续了数天,日本北部因此遭遇狂风。
热带风暴塔拉斯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4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塔拉斯”一名乃由菲律宾所提供,意为锐利。塔拉斯活跃于2017年7月中旬,发展于西沙群岛附近的季风槽,主要往西北西的方向移动,在海南岛西南侧近海约50公里远通过后,经北部湾,在16日晚间达到颠峰,17日凌晨登陆越南北中部,路径较以往在7月登陆越南的热带气旋有明显的偏南,然后通过老挝,最后在金三角附近消散。
台风盖伊是1992年太平洋台风季最强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风暴,于11月14日由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的季风槽形成,该季风槽还催生出另外两个天气系统。途经马绍尔群岛时,盖伊已经成为一个还在继续增强的台风,并在完全穿过该群岛后在公海上空达到最高强度。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估计其最高风速达到每小时295公里,最低气压低至872巴。不过西太平洋的官方预警中心气象厅估计系统风速为每小时205公里,气压900毫巴。达到最高强度后,盖伊由于与另一个台风的相互影响而迅速减弱,到11月23日袭击关岛时风速已降至每小时160公里。之后风暴曾短暂地再次强化,之后再次减弱,于11月30日在日本以南洋面转变成温带气旋。
台风盖伊又名1989年卡瓦利气旋,是1989年11月形成的一场规模虽小,但却在泰国湾及周边区域夺走800多条人命的强烈热带气旋,也是35年间对马来半岛影响最严重的台风。系统源于11月初泰国湾上空的季风槽,因外界大气环境有利而快速增强,到11月3日时风速已超过每小时120公里。当晚,盖伊以风力时速185公里强度吹袭春蓬府,成为1891年后首场登陆泰国的台风。风暴的覆盖范围很小,于接下来几天里进入孟加拉湾,并在逼近印度东南部的同时逐渐重新组织。11月8日,台风达到风速每小时260公里的最高强度,相当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最高的五级标准,然后从安得拉邦的卡瓦利附近上岸。盖伊在陆地上空迅速减弱,于11月10日清晨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上空完全消散。
台风奥马,在菲律宾名为台风露西恩,是继1976年的台风帕梅拉以来吹袭关岛的最强台风,也是对该岛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台风之一。系统源于1992年8月23日西太平洋上空的大规模季风槽,在向西移动的过程中缓慢强化成热带气旋,但因附近另一个热带气旋的影响而没有马上得以进一步增强。两场风暴间的距离拉开后,奥马尔迅速发展成强劲台风,于8月28日以最大持续风速195公里强度登陆关岛。次日,气旋达到最高强度,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估计其1分钟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240公里,属“超级台风”标准。9月4日吹袭台湾东部前,奥马尔有大幅减弱,次日再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上空,于9月9日逐渐消散。
台风鸣蝉是1904年有纪录以来吹袭朝鲜半岛的最强台风,于2003年9月4日经西太平洋季风槽内存在的扰动天气发展而成。系统在向西北方向移动期间缓慢增强成热带风暴鸣蝉,再于9月8日达到台风标准。由于外界环境有利,气旋这天开始以更快地速度强化,发展出层次分明的风眼并达到最大持续风速195公里的最高强度。接近最高强度时,风暴的前进速度减缓并转朝罗盘方位方向移动。不久后,鸣蝉的风眼墙于9月10日在日本宫古岛上空经过,当地测得的气压值低至912巴,是该国有纪录以来测得的第4低气压。由于行经洋面海面温度较高,台风得以保持较高强度,于9月12日从韩国釜山广域市以西不远处登陆。次日,风暴在韩国东海转变成温带气旋,系统残留又持续了数天,日本北部因此遭遇狂风。
台风盖伊又名1989年卡瓦利气旋,是1989年11月形成的一场规模虽小,但却在泰国湾及周边区域夺走800多条人命的强烈热带气旋,也是35年间对马来半岛影响最严重的台风。系统源于11月初泰国湾上空的季风槽,因外界大气环境有利而快速增强,到11月3日时风速已超过每小时120公里。当晚,盖伊以风力时速185公里强度吹袭春蓬府,成为1891年后首场登陆泰国的台风。风暴的覆盖范围很小,于接下来几天里进入孟加拉湾,并在逼近印度东南部的同时逐渐重新组织。11月8日,台风达到风速每小时260公里的最高强度,相当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最高的五级标准,然后从安得拉邦的卡瓦利附近上岸。盖伊在陆地上空迅速减弱,于11月10日清晨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上空完全消散。
台风盖伊是1992年太平洋台风季最强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风暴,于11月14日由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的季风槽形成,该季风槽还催生出另外两个天气系统。途经马绍尔群岛时,盖伊已经成为一个还在继续增强的台风,并在完全穿过该群岛后在公海上空达到最高强度。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估计其最高风速达到每小时295公里,最低气压低至872巴。不过西太平洋的官方预警中心气象厅估计系统风速为每小时205公里,气压900毫巴。达到最高强度后,盖伊由于与另一个台风的相互影响而迅速减弱,到11月23日袭击关岛时风速已降至每小时160公里。之后风暴曾短暂地再次强化,之后再次减弱,于11月30日在日本以南洋面转变成温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