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 编辑
岩石圈位于地球的表层,薄而坚硬。岩石圈在软流圈之上,包含部分上地幔地壳。地壳在地幔之上,由莫氏不连续面作为分界。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由许多板块组成。
4
相关
地质学是对地球的起源探讨压力与时间、历史与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并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分,以及涉及其他行星和卫星的太空地质学。
板块构造论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学说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现今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
地质学是对地球的起源探讨压力与时间、历史与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并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分,以及涉及其他行星和卫星的太空地质学。
软流圈是地球地幔的一部分弱塑性变形区域,位于岩石圈的下面、中间圈的上面,其软流圈下界在地表以下180-220km深处。
分离板块边缘又称建设性板块边界,是地壳由于张力作用向两侧扩张延伸,地函上部经熔融作用冒出产生新的岩石圈
莫氏不连续面,有时简称莫荷面,是地球的地壳与地函的分界面。莫氏不连续面首先在1909年由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他观察到地震波在此处波速会突然变快。莫氏不连续面几乎完全在岩石圈内; 只有在海洋中洋脊之下才能确定岩石圈-软流圈边界。莫氏不连续面在1909年被莫霍洛维奇首次确定,当时他观察到,从震源深度地震的震动图有两组P波和S波,一组沿着地球表面附近的直接路径,另一条被高度速度介质折射。
地震是地球表层或表层下的振动所造成的地面震动,可由自然现象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及陨石撞击引起,亦可由人为活动如地下核试验造成,不过历史上主要的地震列表都由地壳的突然运动所造成。地震的影响力涵盖岩石圈及水圈──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连带引发地表断裂、大地震动、土壤液化、山崩、余震、海啸、甚至是火山活动,并影响人类的生存及活动。
地球地壳是指地球地表至莫霍界面之间一个主要由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构成的薄壳,是岩石圈组成的一部分,平均厚度17公里,地壳下面的是地幔,上地幔大部分由橄榄石构成。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线被称为莫氏不连续面。地壳的质量只占全地球0.2%,按结构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大陆地壳有硅酸铝层和硅酸镁层双层结构,而海洋地壳只有硅酸镁层单层结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有33公里,海洋地壳平均厚度只有10公里。
地质构造,简称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构造是岩石或岩层在地球内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原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