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之春 编辑
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1月5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政治民主化运动。这场运动直到该年8月21日苏联与其他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才得以初步告终。这起事件的名字曾由韩国的“汉城之春”所借用,也用来称呼后来的政权变更,比如“阿拉伯之春”。
2
相关
约瑟夫·史克沃莱茨基是一位捷克作家及出版商。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所写侦探小说闻名捷克文坛。爵士乐以其即兴表演和自由轻松的表现方式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写作。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人类灵魂工程师》。1968 年“布拉格之春”事件后,他流亡加拿大,创办了68出版社,用捷克文、斯洛伐克文出版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在国内被禁的作品。到1993年为止,在移居加拿大的二十多年里,他经手出版了227种文学书籍。他的出版活动对于捷克斯洛伐克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
2012年1月3日,他在多伦多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7岁。
弗兰季舍克·巴尔比雷克,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布拉格之春的支持者,1971年辞去一切职务。。
苏联及华沙条约成员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于1968年8月20日至21日之间,苏联及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波兰人民共和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制止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启发的布拉格之春政治改革。后续的部分骚乱一直持续到9月11日。
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是一句政治口号,用于概括由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及其支持者提出,并于1968年4月被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主席团采纳的政治纲领。最早提出该口号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哲学家拉多万·里希塔。“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纲领被认为将开启基于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传统的,温和的民主化和政治自由化的,建立一个重视民主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同时使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继续掌握实权。“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纲领开启了“布拉格之春”。
坦克党最初是持不同意见或少数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对跟随苏联共产党之路线的大不列颠共产党党员的贬称,坦克一词来自一些党员说过的,苏联应当使用坦克反击1956年匈牙利革命和之后的布拉格之春;其后该词也可以指代一切亲苏联的人。目前该词汇也用于形容为权威主义左翼领袖犯下的错误和罪行背书、辩护、否认的人,也被反斯大林主义左翼用来形容被认为是偏袒现行由名义上的共产党执政的权威主义国家的人。
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捷克斯洛伐克政治家,1968年1月至1969年4月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在任期间主张温和改革,引领布拉格之春,但改革因华约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失败。
伊日·佩利坎,犹太裔,捷克斯洛伐克的记者、电视台局长,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支持亚历山大·杜布切克的改革,让新闻电视更加自由的向公众通报各类政治事件。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被降职到捷克斯洛伐克驻意大利大使馆的文化专员。1969年在意大利申请政治避难。1977年获得意大利国籍。1990年曾经短暂的担任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的顾问。
瓦茨拉夫·普尔赫利克,上将,是捷克斯洛伐克军中的“改革派”,曾担任军队总政治部主任。1967年出面劝说各军区司令保持中立,粉碎了安东宁·诺沃提尼军事政变计划,之后支持亚历山大·杜布切克的改革。1968年布拉格之春被苏联镇压后,遭到撤除一切职务和监禁。
斯捷潘·瓦西里耶维奇·契尔沃年科,乌克兰裔俄罗斯人,毕业于基辅大学。前苏联俄罗斯/苏联驻华大使列表、苏联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契尔沃年科在1968年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宇宙塑胶人是来自捷克布拉格的摇滚乐团。创立于1968年,是布拉格地下文化在布拉格之春时期很重要的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