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球 编辑
希尔球,又称洛希球,粗略来说,是环绕在天体周围的空间区域,那里被它吸引的天体受到它的控制,而不是被它绕行的较大天体所控制。因此,行星若要留住卫星,卫星的轨道必须在行星的希尔球内。同样地,月球也有它的希尔球,任何位于月球的希尔球内的天体将会成为月球的卫星,而不是地球的卫星。
1
相关
洛希瓣是包围在恒星周围的空间,在这个范围内的物质会受到该天体的引力约束而在轨道上环绕。如果恒星膨胀至洛希瓣的范围之外,这些物质将会摆脱掉恒星引力的束缚。如果这颗恒星是联星系统,则这些物质会经由内拉格朗日点落入伴星的范围内。等位面的临界引力边界形状类似泪滴形,泪滴形的尖端指向另一颗伴星。它不同于洛希极限,后者是仅由引力维系在一起的物质受到潮汐力作用开始崩解的距离;它也与希尔球不同,那是在一个天体周围的空间,在受到另一个它所环绕的更巨大天体的摄动时,仍能维持小天体的轨道稳定,接近球形的引力。洛希瓣、洛希极限和洛希球都是以法国天文学家爱德华·洛希的名字命名的。
水星的卫星是一颗未被发现的天然卫星,1970年代初期短暂地认为它存在过,现在的科学家认为这是资料误读造成的误会。由于水星相对靠近太阳,从地球观察水星或它的卫星是很困难的。比如直到1995年,科学家才从红外光谱中观察到水星。NASA的信使号从2011年到2015年绕行水星,期间并未探测到任何卫星存在。由于水星的希尔球较小,限制了天然卫星的存在空间。
准卫星是与行星有着1:1轨道共振,在公转许多次后便会接近行星并留驻的天体。准卫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周期与行星相同,但是有着不同的离心率,如右图所示。当从行星上观察这颗行星的准卫星时,会出现绕着行星的椭圆行逆行轨迹。对比于真卫星,准卫星的轨道位于行星的希尔球之外,并且是不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倾向于成为其他类型的共振运动,使它们不再逗留在行星的附近,然后可能又会回到准卫星的轨道,等等不一而足。其他型式的1:1共振轨道包括马蹄形轨道和环绕着拉格朗日点的蝌蚪形轨道,但是这种轨道的天体在绕行太阳公转多次之后,不会停留在接近行星的经度上。已知马蹄形轨道的天体有时会转移到一个相对较短的准卫星轨道,因此有时会混为一谈。这种例子像是2002 AA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