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 编辑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神圣罗马帝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意志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1
相关
狂飙突进运动是指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在德国文学和音乐创作领域的变革。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来源于剧作家克林格的戏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歌颂“天才”,主张“自由”、“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但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作家反对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关系,驳斥了过分强调理性的观点。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8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狂飙突进运动是指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在德国文学和音乐创作领域的变革。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来源于剧作家克林格的戏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歌颂“天才”,主张“自由”、“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但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作家反对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关系,驳斥了过分强调理性的观点。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8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魏玛的古典主义在德国文学中指的是1786年歌德的第一次意大利旅行之后的阶段,魏玛的古典主义大约延续到1810年。有时,魏玛的古典主义也被用来指称有着亲密友谊的作家歌德与席勒共同的创作时期,这段时期始于1794年,终于1805年。
魏玛的古典主义在德国文学中指的是1786年歌德的第一次意大利旅行之后的阶段,魏玛的古典主义大约延续到1810年。有时,魏玛的古典主义也被用来指称有着亲密友谊的作家歌德与席勒共同的创作时期,这段时期始于1794年,终于1805年。
欢乐颂》,又称《快乐颂》。为德国诗人席勒于1785年创作的诗歌,后来成为贝多芬第9号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歌词。现为欧洲联盟的欧洲之歌。
大公国王侯墓室是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的殡葬教堂,位于德国魏玛的历史公墓内,后面是魏玛东正教堂。歌德和席勒也安葬于内。它是魏玛古典基金会的一部分,自1998年以来它和墓地成为古典魏玛世界遗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