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贤 编辑
张维贤,原名张乞食,笔名耐霜,于台湾戏剧史上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是“台湾新剧第一人”。台湾日治时期期间,他曾参与过星光演剧研究会,后来在前往日本内地研习后返台组织民烽演剧研究会,演出新剧,后来皇民奉公会外围组织台湾演剧协会成立,对台湾的戏剧演出进行管制,张维贤遂前往中国大陆经商。二次大战之后二二八事件期间,他曾与待在上海的同乡们包机回台欲了解情况,但被原机遣返。后来回到台湾后,一度在台北经营西餐厅,后投资火柴制造业,但皆失利,遂隐居于宜兰县头围的福德山务农,不过后来又在朋友怂恿下与他们创办了东陆影业公司,任总经理一职,1958年拍摄有〈一念之差〉,但卖座很差,于是放弃从影,改在台北县三重埔五谷王爷庙街开养鸡场,但1963年因为台风葛乐礼淹没养鸡场,又返回台北市,居住于西园街,最后他于1977年5月18日因口腔癌去世。
1
相关
黄天海是台湾台湾日治时期提倡无政府主义的左派作家,笔名孤魂。宜兰县出身,活跃于台北及宜兰,曾担任新文协支部干部。退出由台湾共产党掌权的新文协之后,改加入台湾劳动互助社,并与林斐芳共组《明日》杂志社,发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刊物,主持杂志编辑。曾于杂志创刊号中发表许多作品,包含创刊宣言、诗、散文与评论等。除政治运动外,黄天海也是台湾本土戏剧的艺文教育家,曾在宜兰成立民烽剧团,并担任由张维贤成立的民烽演剧研究会的讲师。
台湾新剧是二十世纪初在台湾兴起的近代话剧。1911年5月4日,日本新剧社团“川上音二郎剧团”在台北市“朝日座”演出,这是台湾首场新剧演出。1919年,李逸涛来到福建福州观看“上海民兴社”的演出后,又邀请“上海民兴社”来到台北万华、桃园市、新竹等地演出二个月。1923年,新剧剧团“鼎新社”在彰化县成立。1925年10月,张维贤等人组织的“星光演剧研究会”在台北“新舞台”演出新剧。1926年到1927年是台湾新剧的鼎盛时期。由于台湾新剧的内容有政治诉求,遭到日本当局打压,于是1929年到1936年之间,台湾新剧逐渐衰落。
张才,台湾摄影家。出生于台北大稻埕,青年时期受兄长张维贤影响赴日本研习摄影。与同时期的邓南光、李鸣雕并称为“摄影三剑客”或“快门三剑客”,活跃于1930-1950年代。2014年入选IPA亚洲30位最具影响力摄影师。1994年5月4日逝于台北自宅。
台湾新剧是二十世纪初在台湾兴起的近代话剧。1911年5月4日,日本新剧社团“川上音二郎剧团”在台北市“朝日座”演出,这是台湾首场新剧演出。1919年,李逸涛来到福建福州观看“上海民兴社”的演出后,又邀请“上海民兴社”来到台北万华、桃园市、新竹等地演出二个月。1923年,新剧剧团“鼎新社”在彰化县成立。1925年10月,张维贤等人组织的“星光演剧研究会”在台北“新舞台”演出新剧。1926年到1927年是台湾新剧的鼎盛时期。由于台湾新剧的内容有政治诉求,遭到日本当局打压,于是1929年到1936年之间,台湾新剧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