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角龙 编辑
弱角龙属是弱角龙科恐龙的一个,生活于白垩纪亚洲,距今约8000万年前。化石发现于蒙古。弱角龙的生存时期相当晚,但被认为比原角龙原始,具有原始角龙类的特征与体型。
1
相关
扁角龙属是种角龙亚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约7500万年前到7200万年前。扁角龙的化石发现于蒙古。它们的头颅骨大于弱角龙;它们曾被归类于弱角龙科或新角龙类。模式种是鞑靼扁角龙,是由Aliafanov在2003年所叙述。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平坦的有角面孔”。
矮脚角龙属又名雏角龙,意为“有短角的面孔”,是原角龙科恐龙的一属,生活于白垩纪的蒙古。它是原角龙的近亲。在1975年,Maryanska及Osmolska将其化石进行叙述、命名,当时归类为原角龙的一个种。在1990年,由Kurzanov建立为另一个新属,模式种是柯氏矮脚角龙。矮脚角龙的化石,可能是弱角龙的一个幼年个体。
喇嘛角龙属是角龙亚目恐龙的一属。它们是草食性动物,具有头盾,类似弱角龙,但体型较小型。如同大部分的角龙亚目,喇嘛角龙的鼻部上有小型鼻角。喇嘛角龙的有效性仍有争议,甚至可能是弱角龙的变异个体
喇嘛角龙属是角龙亚目恐龙的一属。它们是草食性动物,具有头盾,类似弱角龙,但体型较小型。如同大部分的角龙亚目,喇嘛角龙的鼻部上有小型鼻角。喇嘛角龙的有效性仍有争议,甚至可能是弱角龙的变异个体
戈壁角龙属是角龙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蒙古。化石发现于西戈约特组,是个幼年体的头骨,长3.5公分。戈壁角龙被认为是弱角龙的近亲,两者都属于弱角龙科。模式种是小戈壁角龙,是在2008年由V. R. Alifanov命名。
弱角龙科是角龙亚目新角龙类的一科,是由Vladimir Alifanov在2003年建立,当时包含弱角龙、矮脚角龙、喇嘛角龙、扁角龙,但Alifanov并没有做出定义与范围。在2005年,保罗·赛里诺认为Alifanov没有做出定义与范围,因此将弱角龙科列为无效的分类单元。在2008年,Alifanov把巨嘴龙、新命名的戈壁角龙加进弱角龙科。Alifanov同时提出,弱角龙科起源自亚洲,不同于其他新角龙类的科。
戈壁角龙属是角龙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蒙古。化石发现于西戈约特组,是个幼年体的头骨,长3.5公分。戈壁角龙被认为是弱角龙的近亲,两者都属于弱角龙科。模式种是小戈壁角龙,是在2008年由V. R. Alifanov命名。
戈壁角龙属是角龙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蒙古。化石发现于西戈约特组,是个幼年体的头骨,长3.5公分。戈壁角龙被认为是弱角龙的近亲,两者都属于弱角龙科。模式种是小戈壁角龙,是在2008年由V. R. Alifanov命名。
扁角龙属是种角龙亚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约7500万年前到7200万年前。扁角龙的化石发现于蒙古。它们的头颅骨大于弱角龙;它们曾被归类于弱角龙科或新角龙类。模式种是鞑靼扁角龙,是由Aliafanov在2003年所叙述。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平坦的有角面孔”。
矮脚角龙属又名雏角龙,意为“有短角的面孔”,是原角龙科恐龙的一属,生活于白垩纪的蒙古。它是原角龙的近亲。在1975年,Maryanska及Osmolska将其化石进行叙述、命名,当时归类为原角龙的一个种。在1990年,由Kurzanov建立为另一个新属,模式种是柯氏矮脚角龙。矮脚角龙的化石,可能是弱角龙的一个幼年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