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 编辑
白垩纪是地质年代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近8000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岩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古近纪之间,约1亿4550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
1
相关
鸭嘴龙科,是鸟脚亚目恐龙的一科,是一群在中生代中后期逐渐繁盛的草食性恐龙,包括著名的副栉龙、青岛龙、山东龙、盔龙,化石发现于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的下白垩纪地层。它们是上侏罗纪至下白垩纪的禽龙类的后代,但是前肢明显缩小、后肢变得肥大,并拥有更加巨大的体型,尾部上下明显更加宽大,嘴巴像现代的鸭子一样有特殊扁平构造,也是因此得名。
满洲鳄属是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属于离龙目,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中国和日本,化石发现于义县组。
海鸟是一种能够适应海洋气候环境的鸟类,而无论于生活习惯、生理运行等皆与其他鸟类大有不同。其有着强烈的趋同演化,因此所有海鸟的生态职位均十分类似。而海鸟最初出现于白垩纪之时,距今有近亿年,但是与现代海鸟之关系并不大。若果论及现代海鸟之远祖,则可以追溯至古近纪时,而亦已有数千万年。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或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俗称“恐龙大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K-Pg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近一次大规模物种生物集群灭绝,也是在一般人类认知范围内最著名的一次灭绝事件。本次大灭绝发生于6600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古近纪之间,并导致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与植物消失,包含所有的恐龙、沧龙科、蛇颈龙目、翼龙目、菊石亚纲以及多种的植物,也都在这次事件中集体灭绝。哺乳动物与鸟演则存活下来,并辐射演化,成为新生代的优势动物。
满洲龟是已灭绝的真曲颈龟下目中的一属,存于白垩纪时期的中国东北,发现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是一种罕见的化石。
鸟龙鸟属白垩纪晚期北美洲的一属反鸟亚纲鸟类。其下仅有一个物种,即模式种阿氏鸟龙鸟。两者都只有一条跗跖骨化石。
鸟脚亚目,是鸟臀目恐龙的一个演化支,它们起初是小型、二足、快速奔跑的植食性动物,后来种类与体型都逐渐变大、变多,直到它们成为白垩纪时代里最成功的植食性恐龙之一,并成为北美洲的优势物种。鸟脚类恐龙在演化上最主要的优点是咀嚼方式的进展,是爬行动物里最复杂的咀嚼方式,可与现代哺乳类相比,例如牛。它们在鸭嘴龙科时达到顶峰,而与其他恐龙一起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灭绝。所有大陆都发现了它们的踪影,虽然在南极洲发现的化石还未命名,而它们在南半球通常是罕见的。
鸟掌翼龙属意为“鸟类的手掌”,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欧洲、南美洲。鸟掌翼龙翼展约6米,是种大型翼龙类。由于化石过于零碎,早期建立过多种,造成研究、命名历史上的困难。
鸢翼龙属是翼龙目翼手龙亚目梳颌翼龙超科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中国辽宁省。化石是一个部分骨骼,颈椎类似神龙翼龙科,其他部分则不相似;神龙翼龙科繁盛于白垩纪晚期,具有长颈部,是群大型翼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