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 编辑
徽派建筑是中国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支流派,是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特点是“白墙黑瓦”。徽派建筑主要流行于皖南徽州六县〔歙县黟县绩溪婺源祁门休宁〕及毗邻泛徽州地区。徽商曾经涉足的大中城市如宁波、金华、兰溪、严州、扬州等地亦有徽派建筑遗存。此外,徽州民居更漂洋过海到了海外,例如美国的中国文化学者Nancy Berliner把徽州黄村的荫余堂搬到了美国波士顿, 又如成龙捐赠给新加坡的徽派木质建筑。
3
相关
上吴方村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建德市大慈岩镇的一个方姓聚居村落,背靠玉华山,东北、西南分别接新叶村和李村。村内现存65座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大多集中在前塘和后塘附近,其中保存较好的有38座,均为徽派建筑、砖木结构,主要有方正堂、尚志堂、长弄堂、三乐堂、新厅南首私塾和仙翁庙等。
荫余堂是一栋18世纪晚期的徽派建筑,现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的碧波地·埃塞克斯博物馆,也是目前北美唯一的中国传统建筑。
王氏故宅为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大北街100号的一处民居建筑,属古歙县城墙内,原属出身中医世家、曾任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的王任之,1988年赠予歙县中医院。该建筑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373.91平方米,坐东朝西,主楼三进三开间,附设门前坦、后院及厨房、偏房等,造型简朴大方,呈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2010年修缮,目前兼有中医门诊部、王任之纪念室、新安医学史展室、中药标本陈列室和文化旅游景点的功能。
和园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建邺区的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由江西迁至南京复建而成,为徽派建筑。该园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明崇祯年间大学士何如宠的后人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宅子。和园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青奥会后,和园将向市民免费开放。
寺平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早在元末明初,寺平村的先祖就迁居于此繁衍生息,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村内保留有丰富完整的民居格局和多处完整的厅堂建筑,具有十分浓厚的徽派建筑风格特点,被誉为“中国最漂亮砖雕民居村”。2010年,寺平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5月,寺平村乡土建筑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平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早在元末明初,寺平村的先祖就迁居于此繁衍生息,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村内保留有丰富完整的民居格局和多处完整的厅堂建筑,具有十分浓厚的徽派建筑风格特点,被誉为“中国最漂亮砖雕民居村”。2010年,寺平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5月,寺平村乡土建筑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闽东风火墙,是马鞍墙的一种,又称“风火山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山墙的一种形式,闽东派建筑的马鞍墙不同于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具有强烈的闽东特色,集中见于福建东部的福州和宁德地区,作用在于分割空间围合庭院、防范火患及祈福镇邪,其功用与其他形制的封火墙相类似,但在形态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闽东传统民居的山墙,即闽东风火墙是以马鞍形曲线构成,称为马鞍墙,亦有采用弓形、平行阶梯形,这与江南传统建筑中以直线型的直角阶梯式马头墙为主的特征迥然相异。
志诚堂俗称木雕楼,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卢村,由曾任四品朝议大夫的卢帮燮建于清道光年间,用于其大房与二房合住,为同时期徽派建筑建筑的代表,尤以精美的徽州木雕著称,梁垫、雀替、挂落、裙板、隔扇均精雕细刻,并集混雕、线雕、隐雕、剔雕和透雕等多种工艺,有“徽州木雕第一楼”之誉。建筑坐北朝南,东临羊栈河,占地面积243.5平方米,总面阔13.4米,进深18.3米,前后两进,每进均为三间两层,尤以前进的木雕见长。黄梅剧《徽州女人》即以此处做为主要取景地。
曹氏二宅为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打箍井街20号、22号的一处民居建筑,属古徽州府城内,距离许国石坊不远。该建筑由曹庭鑫建于清末民初,坐西朝东,包括相邻的南、北两宅,均为二进三开间,建筑面积994平方米,呈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内部砖、石、木雕精美。1949年后被徽城镇派出所占用,也因此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中幸免而得以保存。2004年修缮,目前用作文物保管所。
江淮大戏院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252号,西邻市府广场,因合肥襟淮河而带长江的地理位置而得名,其主体建筑戏院房建于1954年,采用仿徽派建筑风格,可容纳观众1400多名。作为合肥市最早的综合观演建筑,江淮大戏院在建成后的近三十年间长期作为合肥市举行大型会议和重要文艺团体演出的场所,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地位逐渐被安徽剧院所取代。此后因建筑年久失修沦为危房,于1997年被迫停业。自2005年7月起由万盛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对其进行了维修改造,2006年11月重新开业,改造后的建筑仍为文化演出功能为主,设有1000余平方米的演出大厅,可容纳观众1000多名。